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闻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 字数: 3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宝珍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106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本书收录了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专业10名教师近10年来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传播史研究、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业务研究、广播电视研究、广告研究、新媒体研究、新闻体制研究、新闻教育研究、媒介发展策略研究、影视美学研究、新闻摄影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研究、新闻出版研究等13个研究领域。本书在论文选择上力求学术质量至上原则,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学术性与指导性并重的内容体系,以跟进学界与业界发展的近期新趋势。
作者简介
刘宝珍,湖北十堰人,现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新闻传播史、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新闻美学、新闻语言学、教师通艺综论、教师口语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新闻采访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副主编,《新课程新名师——湖北中学教学名师研究》第二主编,《教师通艺综论》编委。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及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等多个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曾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传播史与传播理论研究
新记《大公报》特色综论刘宝珍
中国四大民营报纸精品副刊特色论析刘宝珍
拓宽视角传承创新——“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综述刘宝珍
邹韬奋的失望与悲愤——《生活日报》社论拾零刘宝珍
被赞誉过的中国报人刘宝珍
论客观性的生成逻辑与危机龚新琼
关系·冲突·整合——理解媒介依赖理论的三个维度龚新琼
第三人效果研究的新进展龚新琼
交互·阐释·批判——理解组织文化理论的三个纬度赵亿
新闻寻租:理论分析与建议——基于寻租理论对21世纪公司案的审视
陈欢
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
论新闻吸引力的两个维度龚新琼
让做评论像读新闻一样兴味盎然——对“新闻评论”教学适应新课改
的思考姜金明
新闻摄影与人文精神的打造李永峻
新闻标题艺术化的三大表现形式——以报纸新闻标题为例姜金明
影视美学的研究方法初探李永峻
变“旧闻”为“新闻”的三种方法刘宝珍
灾难事件新闻采访过程的二次伤害及化解途径姜金明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简论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现象李贤斌
数字时代地市级电视台的角色推敲刘春花
困境与改革:论如何增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命力姜金明
频道推广与用户发展:付费频道营销的两个关键刘春花王良太
深化“制播分离”改革提升广电媒体竞争力李永峻
数字电视收入构成分析刘春花毛新香
植入式广告热的冷思考马自泉
全广告频道:数字时代电视广告的另类选择刘春花
创意设计与新媒体聚焦
书籍设计中材料和工艺“问道”的思考研究吴剑
书籍装帧设计材艺的发展趋势吴剑
材料与工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形态研究吴剑
广告创意的七种策略——以古今中外广告案例为研究蓝本刘宝珍
广告语言中语音变异类型及语用效果分析马自泉
微信公众平台:纸媒实现媒介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扬子晚报”
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观察与思考赵亿
微博舆论视阈下的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马自泉
互动·对话·争论——微博关系传播偏向的探析赵亿
试看微博的舆论力量——以《失恋33天》的营销宣传为例马自泉
媒介发展策略研究
1978-2013:中国新闻体制的规制与发展陈欢张昆
主持人缺位下的一次成功的综述报道——基于对央视“四川汶川
地震82小时纪实”的思考刘宝珍
《非诚勿扰》——跨文化交流的平台马自泉
浅析电视选秀节目的品牌塑造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李永峻
简论传媒消费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李贤斌
明星竞技电视娱乐节目的多赢营销理念分析——以《我是歌手》和
《星跳水立方》为例李永峻
消费时代中国传媒的社会责任李贤斌
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文化形象建构——以黄石市为例陈欢
媒介娱乐化的过度发展及其对策李贤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