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玛拉沁夫文集

玛拉沁夫文集

  • 字数: 2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玛拉沁夫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6381727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玛拉沁夫文集(卷4中短篇小说)》收录了中短篇小说22篇。作者笔下的草原景色,诗意盎然,引人神往。即使是一些平凡的,甚至是别人司空见惯的素材,经过他的巧妙处理,有时也变得清新活泼,平添了新的艺术生命力。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的知名品牌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因素。早在建国之初,玛拉沁夫就以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52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在“文化生活简评”中称赞这篇小说是“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反映了现实生活优选的力量,用新的伦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的很好作品。几十年来,除长篇和电影作品,他写下了一批颇有特色的短篇。那些小说,茅盾在评论中曾指出:“构思脱略俗套”“文笔轻灵、明丽”“洋溢着诗意,喷薄着自然的芬芳”。《满眼春色的草原》曾被选作学校的语文读物,它的篇幅不大,却凝聚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文笔洒脱而从容;《歌声》中那一组组诗篇带有极其强烈的民族色彩,从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洋溢着蒙古族民歌的风味,散播着马头琴般的优美旋律;在《花的草原》中,我们同样可以追溯到这种痕迹。玛拉沁夫的这些中短篇小说既豪放清新,英气勃勃,又明丽洒脱,深切感人,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我国百花争妍的文坛上,是一束鲜艳夺目的草原之花。
作者简介
玛拉沁夫,一九三〇年八月八日出生,中国有名蒙古族作家,是新中国培养的靠前代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多种奖项,并受到老舍、茅盾等文学大师们的赞扬。
一九四五年参加八路军。一九四六年起从事文艺创作,一九五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一月号上发表成名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四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师从有名作家丁玲。一九五四年返回内蒙古,随即挂职长期深入生活,先后任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常务副、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小说”流派创建人之一,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曾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和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一九八〇年调北京工作,先后任《民族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
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开拓者”,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战线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目录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
在暴风雪中
春的喜歌
命名
善丁河畔
迷路

诗的波浪
满眼春色的草原
花的草原
歌声
――过去的故事
琴声
“奴隶村”见闻
腾戈里的日出
矿山老人
六月的第一个早晨
摘要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
    八月的科尔沁草原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夕阳被遥远的大地吞没了。西北风偷偷地卷起了草浪,草原变成了奔腾的海洋;空中密布着乌云,好似一张青牛皮盖在头顶。人们都知道:草原的秋雨将要来临了。
    萨仁高娃从一眼望不到的地方,赶着牛群走来。她骑着一匹大红马,还领着她所*喜爱的一条小猎狗。这小狗的名字叫嘎鲁,不论主人走到哪里,它总是马前马后地跟着跑。
    牛群在大风中吃力地走着,但是萨仁高娃还责备它们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合依!合依!”地喊着。然而牛儿怎会懂得,它们的主人,是因为今天同一个年轻小伙子有了约会,才这样苛待它们呢!
    萨仁高娃将牛群赶到离屯子不远的一座沙丘上,忽然勒住了马,用失望的眼光环视了草原好久之后,连喊了几声:“桑布!桑布!”终究没有看到一个人,也没有听到回答的声音。她只得将牛群圈在沙丘上,在大风中等待着桑布。
    不一会儿,从东边像飞箭一样地跑来了一匹惨白色的马。萨仁高娃心里“咯噔”地跳了一下,脸上笑得像一朵花,急忙跳下马来,从怀中掏出一个有长飘带的粉红色的烟荷包,连续地在头上摇晃,向对方表示着热烈欢迎的意思。但是当对方愈来愈近的时候,她那股热情却渐渐地冷下来了。
    原来这个人不是她所等待的桑布。
    一个生着连鬓胡子的老头子,跑到萨仁高娃跟前勒住了马。
    “小姑娘,你在这儿干什么呢?”老头子明知道她在这里是为了什么事由,却又故意这样为难她。
    “老爷爷,你有什么急事,跑得马耳朵都出了汗?”她所答非所问地把话题岔开了。
    “有一件*紧急的工作,要召开群众大会通知大家一下。”
    “晚上开完会,你还给我们讲昨天晚上没讲完的故事啊!”
    “大概不能了,我不是说过了嘛,有紧急的工作。”
    “什么紧急的工作呀!说你不给讲就得了。”
    “真的,我不说谎。好了,我要走了。小姑娘,你也早点回去吧!就这样。”
    老头子一蹬脚,马就跑起来了。
    这老头子的名字叫阿木古郎,是村长,还是一个老党员哩!他为人老实厚道,为老百姓的事情,总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群众也都信任他,爱戴他,屯子里的男女青年们都称他为“阿木古郎老爷爷”。
    阿木古郎走后,萨仁高娃不安起来:桑布为什么还不来呢?阿木古郎老爷爷刚才说有紧急的工作,屯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这时西北风传来了雷声,远处天边打着金色的电闪,大雨就要到来了!但是她既然是同自己的情人约好了的,怎么可以不等到底呢?
    萨仁高娃就这样等了好久,好久。
    “同志,你好吗!请你告诉我,前边叫什么屯子?”
    一个低沉沉的声音,从萨仁高娃的身后传来。她一回头,看见一个瘦得像黄羊似的人,站在她的面前。他蓬松着长发(好像头发里生有九九八十一条长尾巴虱子),汗流的污渍挂在麻子脸上,身上披着一条黄毛毯。萨仁高娃很怀疑这位不速之客,用带着恐怖的声调问道:
    “你是谁,从哪儿来?”
    “从扎鲁特旗来的,因为那边闹灾荒。”他有意地不说出自己的姓名。
    “你到什么地方去,找谁?”
    “我往这边过来时,我们屯的玛拉哈,教我给科尔沁旗白音温都尔屯的嘎拉僧带一个口信。请你告诉我,白音温都尔屯离这儿多远?”他用老鼠眼睛望着她,等待着回答。
    但是“白音温都尔屯的嘎拉僧”这几个字,使萨仁高娃发生了极大的怀疑:我们屯的嘎拉僧一度在国民党的“降队”当过排长,现在是屯里的管制对象……为什么这样一个可疑的人,单来打听这样一个可疑的名字呢?萨仁高娃好久没有回答他。站在她身旁的小猎狗嘎鲁也耸起两只耳朵,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个陌生的人。
    “你家住在扎鲁特的什么地方?”
    “阿拉坦敖包屯。”他停了停又慌忙补充道,“不过*近要搬家了,那边旱得很厉害。同志,你到底知不知道白音温都尔屯离这儿多远呢?”
    “白音温都尔屯吗?很近。”她拉长了声调,“不过我们科尔沁有一种规矩:走路的人,应当先拿出自己的‘证明书’,然后才有权问路;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实地告诉他所问的路。”
    “噢!”他狡猾地微笑了一下,“证明书吗?有,有。但是我从家出来的时候,我老婆恐怕我在路上把它丢掉了,所以死死地给缝在衬裤上了。马上拿出来怕有些不方便。好吧,天黑了,我还要赶路呢!再见!”他一面说着,一面退走了。
    萨仁高娃看他走了,心中特别着急,明知道他是个可疑分子,可是又没办法叫他站住。她想:“蒙古有一句成语:‘放走豺狼的人,是草原的罪人。’我既然遇上了一个可疑分子,就决不能轻易地放走他。”又想:“阿木古郎老爷爷说:‘有紧急的工作……小姑娘,你也早点回去吧!……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她心机一动,计上心头,急忙向他追去:
    “同志,请你等一等!”
    那个可疑的家伙懒洋洋地站住了。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