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计算机科学的足迹

计算机科学的足迹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沈富可 等 著;王元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28620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是针对青少年编著的一套大型科普图书,合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农学、计算机科学等9个分册,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叙说人类历史上20000年来最重大的科学发现。本丛书为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图书。
丛书各分册均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以科学发现的历史为主,兼及科学机构的兴衰、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社团的变迁等。丛书通俗易懂,对于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乃至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沈富可、曹红霞、刘莉、胡杨、韩露等编著的《计算机科学的足迹》为其中一册。
从20000年前的古老陶片到20世纪末的神奇碳纳米管,从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天文观测到21世纪的星际探索,从3000年前记录的动植物学知识到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一项项意义深远的科学发现,就像人类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足迹。当我们串起这些足迹时,科学发现过程的精彩奇妙,科学探索征途的蜿蜒壮丽,将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简介
王元,有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年4月生于浙江兰溪,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自1956年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成果卓著,1982年与陈景润、潘承洞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58年起,与华罗庚合作研究数论方法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现称“华―王方法”),成果获1990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奖(1994)、华罗庚数学奖(1999)等重大科技奖励。王元院士对数学科普倾注了大量心血,1994年出版科普代表作《华罗庚》,此书2002年获得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王元院士非常关心科学发展的历程,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一书的副主编。
目录
公元前3世纪
二进制在中国萌芽
1642年
帕斯卡发明机械式加法器
1674年
莱布尼茨发明乘法器
1799年
贾卡发明提花机
1822―1834年
巴比奇设计差分机和分析机
1886年
霍勒瑞斯制造制表机
1935年
IBM公司推出穿孔卡片计算器
1936年
图灵机设想提出
1938―1945年
楚泽制造电磁式计算机样机
1938―1949年
斯蒂比兹研制电磁式计算机
1939年
阿塔纳索夫与贝利开发出真空电子管计算机
1943―1958年
研制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44年
艾肯研制成大型通用电磁式计算机
1945年
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
1946年
威尔克斯建造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
1947年
肖克利等发明晶体管
1948年
王安开发磁芯存储器
1950年
中松义郎发明软磁盘
1950年
汉明码提出
1954年
巴克斯开发FORTRAN语言
1954年
贝尔实验室制成晶体管计算机
1955―1965年
第一代操作系统出现
1956年
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
1956年
明斯基等发起人工智能学术会议
1958―1964年
研制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
图片来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