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樟宜战俘营

樟宜战俘营

  • 字数: 29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英)R.P.W.海沃斯 著;季我努 译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035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加坡樟宜战俘营,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东南亚地区所建立的优选的战俘营。它是作为日军修建缅泰死亡铁路的中转基地的身份而存在的,关押在这里的战俘被陆续地送去修建缅泰死亡铁路,这里成了他们的中转站。
季我努编译的《樟宜战俘营(1942-1945)(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作者R.P.W.海沃斯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包括收藏于英国伦敦的公共资料办公室和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大量政府档案,还包括大量战俘撰写的档案资料、回忆录和日记,记录了各国战俘是如何密切团结、有组织地与日本看守抗争的。特别冷漠与残酷的日本看守,食品与药品的短缺,经常性的打骂与人格侮辱……这个战俘营的苦难兄弟们跨越了国籍和文化的差异,始终以一种团结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与残酷的日本看守斗智斗勇,争取更为人道的待遇,并取得了成效。妥协与抗争、智慧与勇气、希望与死亡,在这里可以看到战俘们在时刻受到生存威胁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樟宜精神”。
作者简介
R.P.W.海沃斯,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院讲师,二战史研究专家。美国富尔布赖奖金获得者。著有《瑟堡之战》《二战中的欧洲》。
季我努学社,以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为职志,以蜚声靠前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资历教授张宪文先生为荣誉社长,以日本战争罪行研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抗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范国平为社长,在大陆与台湾的学术界、出版传媒界拥有会员、顾问近200名,并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拥有留学生会员近30名。
学社整理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料已超过600万字,绝大多数为填补靠前空白之作。“季我努沙龙”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同步举行,已经成为大陆影响力很大的高端学术讲座。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1942-1945年樟宜战俘营岁月
关于樟宜战俘营的描述和观念
本书之目的
资料来源注释
樟宜战俘营简介
第一章
投降与囚禁: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的陷落
新加坡投降
囚禁生活的开始
第二章
战俘生活初适应:1942年3月至8月
从士兵到战俘
马来亚战役的余烬
对囚禁生活的初步适应
食物与疾病的困扰
念家之情
铁丝网内的樟宜:战俘营终成监狱状态
教育与娱乐
盟军高级军官离开樟宜
囚禁感想
第三章
史拉兰战俘营广场事件
第四章
樟宜:1942年9月——1943年9月(一)
“战俘劳工团”的离开
抵达樟宜
营内调动
樟宜的怪异之处
第五章
樟宜:1942年9月—1943年9月(二)
对未来的猜测
健康与饮食:缺乏与对策
接收邮件、与家庭联系
日军与战俘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六章
从缅泰铁路归来:1943年9月至1944年5月
机场建设
“内地”劳动队的归来
日本人行为的变化
斋藤少将的到来
移押至樟宜监狱
第七章
樟宜监狱:1944年5月——1945年9月
樟宜监狱
1944年圣诞节
1945:最后一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第八章
结论:低头,但是没有卑躬屈膝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