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胡适

胡适

  • 字数: 32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 作者: 朱洪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07767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洪编著的《胡适:努力人生》以通俗的语言,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史料,叙述了胡适七十余年的人生历程,在展现胡适大师学人魅力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这位文化巨人在政治(外交)和文化上的矛盾与取舍,在婚姻和婚外情上的冲突与妥协,以及在与无数朋友交往中的大度与宽容。从中不但可以感受胡适的爱国、睿智和宽容等诸多很好品质,也可窥见其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期盼。
作者简介
朱洪,1957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协副,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庆师范大学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庆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新文化运动史、党史、皖江文化史,出版戴名世、方苞、朱书、、胡适、刘半农、朱光潜、赵朴初、黄镇等九位名人传记及其他著作二十八部,其中与胡适有关的著作有《胡适大传》《胡适与韦莲司》《与胡适》《胡适与北大文友》《胡适:努力人生》《胡适与<红楼梦>》。
目录
第一章“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1891—1904)
一家世
二私塾读书
三酷嗜小说
四给本家姐妹讲《聊斋》
五订婚
第二章闯荡上海滩(1904—1910)
一梅溪学堂
二澄衷学堂
三走上了文学史学的路
四我就跟着他们堕落了
五考取“庚款”留美官费生
第三章留学美国(1910—1917)
一康乃尔大学农学系
二康乃尔大学文学院
三与韦莲司女士的感情风暴
四风暴之后
五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
六发起白话文运动
七顶租海文路九十二号
八归国
第四章初到北大(1917—1927)
一江冬秀拒绝见面
二第一次到北大
三新婚杂诗
四傅斯年在暗中保护
五江冬秀北来
六中国古代哲学史
七奔丧
八林蔡之争
九撤销文科学长
十“五四运动”
十一“问题与主义”论战
十二结识
十三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
十四《新青年》风波
十五杜威走了
十六考察商务印书馆
十七兰花草
十八《努力周报》
十九捶不碎的核儿
二十“好人政府”的破产
二十一南方疗养
二十二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二十三清学的两个先驱者
二十四武汉演讲
二十五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
二十六欧游
二十七重到美国
第五章上海中公校长(1927—1930)
一《孔雀东南飞》的年代
二徽州的“国宝”
三你就是反革命
四三年不见他
五不忍袖手旁观
六《神会和尚遗集》
七我受了十余年的骂
八中公罢课风潮
第六章重返北平(1930—1937)
一四十双寿
二山东人支配了中国两千多年
三秦皇岛避暑
四没落可想
五所谓“剿匪”问题
六南方之行
七蔡胡分家
八无声的喘息
九和苦茶先生打油诗
十风高谁放李逵火
十一半农去世
十二可叹者诸先知觉
十三如是者几次
十四出山要比在山清
十五第四次到美国
十六西安事变
十七庐山谈话会
十八走万里路
第七章任中国驻美大使前后(1937—1946)
一为谁万里御风行
二美国家人是很惦记你
三逼上梁山
四过河卒子
五患心脏病以后
六祖望到美国
七中央研究院新院长选举风波
八皖南事变
九离开大使职务
十回到做学问上来
十一《水经注》案
十二哈佛讲学
十三北大校长的任命
十四归国
第八章北大校长(1946—1949)
一东坡风貌不寻常
二美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事件
三拒绝任考试院院长
四疏导政治
五十年教育计划
六大学即研究院
七总统候选人
八北大
九我是一不名誉之逃兵
十根株浮沧海
第九章纽约寓公(1949—1958)
一拒绝任“外交部长”
二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三胡思杜: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
四我真伤心
五评培恩先生的《传》
六大陆对胡适的批判
七今天好像是做新娘子
八支持蒋介石连任“总统”
九胡适的幽灵
十《丁文江的传记》
十一加州大学教席教授
十二“中央研究院”院长
第十章叶落台湾(1958—1962)
一到台湾任职
二韦莲司临别赠礼
三南港新居
四割去背上的瘤
五夏威夷讲学
六盼望蒋介石不做第三任“总统”
七蒋介石三任“总统”的风波
八出席西雅图会议
九雷震被捕案
十曹雪芹小像
十一心脏左心室血管阻塞
十二急性肠炎
十三江冬秀回台湾
十四每篇寿序都使我看了脸红
十五一代沉哀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