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系统

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系统

  • 字数: 35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希)康斯坦丁诺海斯·达拉玛凯迪斯(Konstantinos Dalamagkidis),(希)基蒙·P·维拉范尼斯(Kimon P.Valavanis),(德)雷斯·A·皮尔(Les A.Piegl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810471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将无人机融入与有人机共享的国家空域系统应用于商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广阔前景,然后分析了集成无人机系统于国家空域系统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挑战以及可行规则方法,包括制定无人机管理规则、无人机空域飞行的安全问题等。本书对目前无人机研究与应用处于前列的各国制定的无人机系统规范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规则的管理对象涵盖了民用和军用领域的无人机。针对无人机空中飞行与有人机的不同,本书说明无人机飞行主要的安全问题是空中碰撞和坠地的问题。
目录
第1章引言
1.1UAV或UAS意味着什么?
1.2动机与理由
1.3安全监管
1.4本书目标和大纲
参考文献
第2章航空史与无人飞行
2.1无人机及飞行的前身
2.21916-1944年
2.3冷战时期的无人机
2.4现代系统
2.5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章现行载人航空条例
3.1引言
3.2适航认证
3.2.1型号证书
3.2.2标准证书
3.2.3特殊认证
3.3特殊飞行器分类
3.3.1平台
3.3.2遥控模型
3.4飞行员认证
3.5FAR操作规则
3.5.1飞行规则
3.5.2应急规则
3.5.3维护要求
3.6空域类别
3.7监管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第4章无人机系统监管条例
4.1引言
4.2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4.3美国
4.3.1航空无线电委员会(RTCA)
4.3.2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4.3.3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4.3.4当前的认证路径和操作指南
4.4欧洲
4.4.1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4.4.2欧洲航空安全组织(EUROCONTROL)
4.4.3欧洲全民航空电子学组织(EUROCAE)
4.4.4欧盟的其他活动
4.4.5国家活动
4.5澳大利亚
4.6加拿大
4.7日本
4.8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
4.9轻小型无人机系统
4.9.1美国
4.9.2欧洲
4.10军事规范
4.10.1美国
4.10.2欧洲
4.10.3北约(NATO)
参考文献
第5章无人机系统的安全评估和功能需求
5.1同等安全水平
5.1.1载人航空要求
5.1.2无人机ELOS需求的推导
5.2无人机事故类型
5.3地面撞击死亡风险建模
5.3.1地面撞击ELOS
5.3.2地面撞击事故的影响
5.3.3暴露人员的死亡概率
5.3.4地面撞击事故频率
5.4空中碰撞死亡风险建模
5.4.1空中碰撞ELOS
5.4.2暴露和死亡风险
5.4.3预期的冲突轨迹
5.4.4碰撞概率
5.5模式选择
5.6将一个事故的目标安全水平(TLS)转换为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5.7风险缓解
参考文献
第6章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章关于无人机系统集成路线图的思考和建议
7.1制定监管条例
7.1.1应用
7.1.2飞行特点
7.1.3代价性
7.1.4飞行员不在驾驶舱内
7.1.5将无人机视作系统
7.1.6优选起飞重量
7.1.7乘客与货物
7.1.8有效载荷
7.1.9操作安全
7.2操作风险参考系统
7.3无人机系统分类
7.3.1基于地面撞击风险的分类
7.3.2基于空中碰撞风险的分类
7.3.3基于自主能力的分类
7.3.4其他分类
7.4认证路径
7.5设备认证
7.6操作员训练与认证
7.7技术问题
7.7.1避撞
7.7.2传感器
7.7.3通信
7.7.4动力与推进系统
7.7.5起飞、回收和飞行终止系统
7.8技术测试和评估
参考文献
第8章后记
8.1为什么要无人机?
8.2无人机系统的军事应用和相关挑战
8.3民用无人机:挑战与问题
8.4挑战和使能技术
8.5前景
参考文献
术语表
参考文献
附录A人类的脆弱性
A.1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
A.2脆弱性建模的注意事项
A.3脆弱性模型
A.3.1脆弱性阈值
A.3.2对数正态分布脆弱性模型
A.3.3粘性准则(VC)与钝性准则(BC)
A.3.4穿透性损伤
参考文献
附录B地面死亡概率模型的敏感度分析
B.1背景
B.2分析
B.2.1撞击动能的影响
B.2.2参数α的影响
B.2.3掩护因素的影响
B.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C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