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 字数: 20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姜兆萍 著;俞国良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36371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丛书作者秉承“健康人生,幸福教育”的宗旨,从社会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中,选择了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分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深度解读。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罗杰斯、马斯洛等大家,也有国内资料几近空白的鲍尔比、沃尔普、路特等心理学家。
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与经典论著、经典案例分析,不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南,还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觉察、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导师。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系和教育系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丛书可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曾在《JournalofAdolescence》、《PsychologicalReports》、《PsychologyintheSchools》、《InternationalJournalBehavioralDevelopment》、《心理学报》、《教育研究》、《求是》、《新华文摘》、《心理科学》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文章一百多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奥尔波特生平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成长背景
一、奥尔波特的父母
二、女性化的教养方式
三、哥哥弗洛依·奥尔波特
第二节 奥尔波特的学术生涯
一、初入哈佛(1915-1919)
二、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会面(1920)
三、返回哈佛(1920-1922)
四、游学德国(1922-1924)
五、再返哈佛(1924-1967)
六、主要著作
附录1 奥尔波特生平年表
附录2 奥尔波特主要著述列表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统我”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一、躯体自我感
二、自我认同
三、自我增强
四、自我延伸
五、理性运用者
六、自我映象
七、追求统我
八、理解者自我
第二节 良心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治疗怎样才是成功的
二、心理治疗与宗教
三、冲突和良心
四、整合方面
五、资源整合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解读《人格的模式与成长》
一、人格研究的方法
二、人格的发展
三、人格结构
四、人格的评定
五、理解人格
六、评析《人格的模式与成长》
第二节 解读《个体及其宗教:心理学的解释》
一、奥尔波特宗教心理观的形成背景
二、奥尔波特宗教心理观的主要内容
三、奥尔波特宗教心理观评价
第四章 健康人格思想述评
第一节 人格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人格概念
二、人格结构
第二节 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过程
二、人格的动力系统
三、健康人格的特征
四、人格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理论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第五章 心理健康思想运用案例分析
第一节 珍妮的故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分析过程
四、人格分析过程
第二节 我不是我自己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三节 “我是天才”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四节 恨自己父母的男孩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和反思
五、点评
第六章 奥尔波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三、人本主义的发展与新进展
第二节 奥尔波特与人本主义
一、人本主义先驱
二、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取向人格理论的思想基础
三、奥尔波特入本主义取向的人格理论
四、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观
五、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