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韩国儒学思想史

韩国儒学思想史

  • 字数: 60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邢丽菊 著
  • 出版日期: 2015-1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545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邢丽菊编著的这本《韩国儒学思想史》以中国学者的视角从思想史角度全面系统梳理了韩国儒学思想的发展,重在从学脉和学理上对韩国儒学进行综合考察。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韩国儒学思想史的基本脉络,其次阐明了韩国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正文七章内容首先从韩国儒学的渊源谈起,从檀君神话出发考察了古代韩国人的精神世界,从文献记载中发现中韩儒学的共通之处;其次按照年代史的顺序依次考察了韩国历目前各个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特别是朝鲜时期的儒学,除了对前期退溪、栗谷等大儒的论述外,还对后期性理学的各个学派(畿湖学派、岭南学派)、礼学、阳明学、实学等进行了细致考察,并从中总结出朝鲜后期儒学的“心学化倾向”以及朝鲜儒学三大论争的关联性;再次对韩国儒学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回应、韩国近代爱国启蒙及民族宗教运动、现代韩国社会的儒学认识等进行了考察;很后第八章主要从道德与义理的重视、性理学概念的创新、民族主体性的弘扬三个方面总结了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贡献与发展。为了加强中韩儒学比较研究,作者将韩国古典精髓《朱子言论同异考》附录在后,供靠前学者参考。
作者简介
邢丽菊,女,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方向为韩国哲学与思想史、东亚传统文化、中韩人文交流等。主要著作有《朝鲜儒者南塘与巍岩人物性同异论的比较研究》《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主编有《中韩哲学的发展与人文纽带的构建》,译著有《韩国儒学思想研究》《绝望创造希望――朴槿惠的传奇人生》等多部,并在靠前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韩国儒学思想史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韩国儒学的基本特性
第一章 韩国儒学的渊源
第一节 檀君神话与韩国本土固有思想
第二节 由史料记载来看古代韩国人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早期中国儒学的传人与吸收
第二章 三国时期及统一新罗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三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高句丽儒学
二、百济儒学
三、新罗儒学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政治与生活伦理的强化
二、教育制度的整备与发展
三、代表儒者的主要思想
第三节 崔致远的“三教会通论”
一、崔致远的三教观
二、崔致远“三教会通论”对新罗固有思想的理解
三、崔致远“三教会通论”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章 高丽儒学的特色与朱子学的传入
第一节 高丽儒学的发展
一、儒教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实施与私学的兴起
三、崔承老《时务二十八条》体现的儒教治国理念
第二节 高丽时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及相融
一、高丽时期的儒教思想
二、高丽时期的佛教思想
三、高丽时期的道教思想
四、儒释道三教的相融发展
第三节 丽末鲜初朱子学的传人
一、丽末鲜初的时代背景与朱子学的传入
二、性理学者的历史与现实认识
三、斥佛论与儒佛交替
四、丽末鲜初社会转型的意义分析
第四章 朝鲜前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朝鲜前期儒学的展开及特色
一、儒教式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
二、朝鲜前期性理学者的排佛论
三、道学派的义理思想
第二节 退溪李混的性理学
一、“理气说”与“四端七情论”
二、《圣学十图》的哲学结构
三、主敬的修养论
第三节 栗谷李珥的性理学
一、“理气说”与“四端七情论”
二、主诚的修养论
三、注重“实理”的经世论
第四节 南冥曹植的义理学
一、敬义思想
二、义理实践
三、后世评价及影响
第五章 朝鲜后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朝鲜后期儒学的展开及特色,
一、岭南学派
二、畿湖学派
三、礼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朝鲜后期性理学
一、湖洛论争
二、心说论争
三、朝鲜儒学三大论争之关联性
四、朝鲜后期儒学的“心学化倾向”
第三节 朝鲜后期阳明学
一、阳明学的最初传入与退溪的排斥
二、霞谷阳明学
三、江华学派的形成及后世影响
第四节 朝鲜后期实学
一、星湖学派与北学派
二、茶山丁若镛的实学思想
三、惠冈崔汉绮的气学与实学思想
第六章 近代韩国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儒学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回应
一、斥邪卫正思想
二、开化思想
三、民众运动
第二节 近代韩国爱国启蒙思想
一、张志渊的渐进式自强主义
二、朴殷植的儒教求新论
三、申采浩的民族主义精神
第三节 近代韩国民族宗教的发展
一、崔济愚的东学思想
二、大棕教的兴起与发展
三、甑山教与圆佛教
第七章 现代韩国社会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现代韩国社会对儒教的认识
一、儒教现代化与亚洲价值
二、儒教资本主义与民主主义
三、儒教与女性及家族主义
第二节 成均馆的历史传承及现代作用
一、成均馆的历史传承
二、成均馆的现代作用
第三节 韩国学界儒学研究述略
一、韩国学界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韩国学界儒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三、韩国学界儒学研究的总体特点
第八章 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贡献与发展
第一节 道德与义理的重视
第二节 性理学概念的创新
第三节 民族主体性的弘扬
附录一 韩国儒学“理”概念的发展演变
附录二 朝鲜时期儒学者对孟子“四端说”的阐释――以退溪、栗谷与茶山为中心
附录三 朝鲜时期真景文化的实与虚
附录四 韩国儒学原典资料选编:《朱子言论同异考》
索引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