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洋史研究

海洋史研究

  • 字数: 37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李庆新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785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早期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与马赛、澳门市场消费,香港外侨社区,广东海难救助制度与中路海防,珠三角海洋环境变迁与经济开发,海神崇拜等问题,在新史料、新观点、新方法上均有独到之处;对古代南海沉船考古研究、珠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等前沿问题研究,展示了海洋社会经济史、中外关系史的新视角、新成果、新动向。
作者简介
李庆新,男,1962年生,广东揭西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1980-1984年,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1-2004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博士学位;2004-2007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84年至今,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兼任广东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炎黄文化研究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广东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等。多年来从事唐史、中国外贸史和岭南区域史研究。代表作有《海洋史研究》《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明代海外贸易制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中山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纪念文集(1958-2008)》《海上丝绸之路》等。
目录
专题论文
早期亚洲陶瓷贸易和勿里洞唐代沉船遗物
十五世纪中期菲律宾潘达南岛沉船的水下考古
迈向“大分流”:中欧贸易网络和全球消费者在澳门和马赛(18~19世纪)
从王直和德瑞克的个人命运看16世纪中英两国在对外贸易政策和官商关系上的不同
明治前期日本产人参的输出动向及其出口产业的形成
十八世纪在广州的法国商人和外交官
1760~1843年广州外国人居住区的商业街
关于《亚马港全图》的若干考证
再探十九世纪香港的德国社群
清道光前期(1821~1839)广东对海难救助之研究——以欧洲船只、船员为例
清道光后期(1840~1847)广东中路海防建设——以九龙城寨兴筑为中心
简论12世纪以后南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兼论中西海洋观的差异
明清时期环珠江口平原的生态环境——兼谈海洋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方法
明清时期香山海陆环境变迁与农业开发
清代香山县基层建置及其相关问题
元明小说与其他文献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澳门妈祖信仰的形成、扩展及其与中西宗教的交融
妈宫故事和海岛历史——以妈屿岛近四百年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学术述评
“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广东海洋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后记
征稿启事
Manuscripts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