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朗润集(季羡林自选集.精装彩色图文版.共九册)

朗润集(季羡林自选集.精装彩色图文版.共九册)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作者: 季羡林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356602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朗润集》收录了季羡林先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85年期间所写的散文。语言质朴平实,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个 学术泰斗真实、立体而鲜活的生活。
内容简介
季羡林著的《朗润集》介绍:
我虽然已经有了一把子年纪,
但在老人中还算是年轻的,
我既不伤春,
也不悲秋,
既无老之可叹,
也无贫之可嗟。
生当盛世,
专享的希望就是多活许多年,
多做许多事,
鲁迅先生晚年,
也曾急不可待地想多做点事情。
我今天似乎能够更加具体地理解鲁迅的心情。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朗润集
自序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香橼
春满燕园
石林颂
西双版纳礼赞
马缨花
师生之间
黄色的军衣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燕园盛夏
上海菜市场
访绍兴鲁迅故居
朵朵葵花向太阳
春归燕园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夹竹桃
一朵红色石竹花
重过仰光
在兄弟们中间
科纳克里的红豆
马里的芒果城
巴马科之夜
燕南集

忆日内瓦
歌唱塔什干
换了人间――北戴河杂感
处处花开夹竹桃
五色梅
战斗吧,非洲!
野火
爽朗的笑声
春城忆广田
游天池
火焰山下
在敦煌
春色满寰中
登黄山记
西谛先生
游唐大招提寺
清华颂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下瀛洲
富春江上
《还乡十记》小记
临清县招待所――《还乡十记》之一
聊城师范学院――《还乡十记》之一
五样松抒情――《还乡十记》之一
我和济南――怀鞠思敏先生
赞西安
观秦兵马俑
德里风光
别稻香楼――怀念小泓
兰州颂
富春江边瑶琳仙境
深圳掠影
星光的海洋
黎明前的北京
同声相求――参加印度蚁垤国际诗歌节有感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一个幻影
登蓬莱阁
海上世界
摘要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最初只是坐在那里,看着一张晚报。在有意无意之间,我的眼光偶尔一滑,正巧落在一位老妇人的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上。我的心立刻震动了一下,眼光不由地就顺着这双手向上看去:先看到两手之间的一个胀得圆圆的布包;然后看到一件洗得挺干净的褪了色的蓝布褂子;再往上是一张饱经风霜布满了皱纹的脸,长着一双和善慈祥的眼睛;最后是包在头上的白手巾,银丝般的白发从里面披散下来。这一切都给了我极好的印象。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
     老妇人正在同一位青年学生谈话,她谈到她是从乡下来看她在北京读书的儿子的,谈到乡下年成的好坏,谈到来到这里人生地疏,感谢青年对她的帮助。听着她的话,我不由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在故乡的初秋,秋庄稼早已经熟透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长满了谷子、高梁、老玉米、黄豆、绿豆等等,郁郁苍苍,一片绿色,里面点缀着一片片的金黄和星星点点的浅红和深红。虽然暑热还没有退尽,秋的气息已经弥漫大地了。
     我当时只有五六岁,高梁比我的身子高一倍还多。我走进高梁地,就像是走进大森林,只能从密叶的间隙看到上面的蓝天。我天天早晨在朝露未退的时候到这里来擗高梁叶。叶子上的露水像一颗颗的珍珠,闪出淡白的光。把眼睛凑上去仔细看,竞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缩得像一粒芝麻那样小的面影,心里感到十分新鲜有趣。老玉米也比我高得多,必须踮起脚才能摘到棒子。谷子同我差不多高,现在都成熟了,风一吹,就涌起一片金浪。只有黄豆和绿豆比我矮,我走在里面,觉得很爽朗,一点也不闷气,颇有趾高气扬之概。
     因此,我就最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我当时除了跟大奶奶去玩以外,总是整天缠住母亲,她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有时候,在做午饭以前,她到地里去摘绿豆荚,好把豆粒剥出来,拿回家去煮午饭。我也跟了来。这时候正接近中午,天高云淡,蝉声四起,蝈蝈儿也爬上高枝,纵声欢唱,空气中飘拂着一股淡淡的草香和泥土的香味。太阳晒到身上,虽然还有点热,但带给人暖烘烘的舒服的感觉,不像盛夏那样令人难以忍受了。
     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觉得奇怪,一定问母亲为什么;有的豆荚生得短而粗,也要追问原因。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干起活来,更是全神贯注,总想用优选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里已经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在失望之余,就细心加以观察和研究。不久,我就发现,这里面也并没有什么奥妙,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这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在我小小的心灵里不禁有点困惑。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
     我当时岁数还小,经历的事情不多。我还没能把许多同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情都同这一双手联系起来,譬如说做饭、洗衣服、打水、种菜、养猪、喂鸡,如此等等。我当然更没能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诗句。但是,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却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后来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她原来也是乡下人,干了半辈子庄稼活。后来丈夫死了,儿子又逃荒到关外去,二十年来,音讯全无。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在乡里活不下去,只好到城里来谋生。我叔父就把她请到我们家里来帮忙。做饭、洗衣服、扫地、擦桌子,家里那一些琐琐碎碎的活全给她一个人包下来了。
     王妈除了从早到晚干那一些刻板工作以外,每年还有一些带季节性的工作。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她就搓麻线,准备纳鞋底,给我们做鞋。干这活都是在晚上。这时候,大家都吃过了晚饭,坐在院子里乘凉,在星光下,黑暗中,随意说着闲话。我仰面躺在席子上,透过海棠树的杂乱枝叶的空隙,看到夜空里眨着眼的星星。大而圆的蜘蛛网的影子隐隐约约地印在灰暗的天幕上。不时有一颗流星在天空中飞过,拖着长长的火焰尾巴,只是那么一闪,就消逝到黑暗里去。一切都是这样静。在寂静中,夜来香正散发着浓烈的香气。P8-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