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著;卢相如 译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7036747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传记体小说
“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的经典作品,荒岛文学的开山始祖
1719年首次出版,已有700多个版本问世
脍炙人口的传世巨著,青少年成长推荐阅读。
多次入选语文课本,堪称永恒的经典。
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各种语言文字都有其译本
对于渴望漂泊的人,鲁滨孙就是向往和远方
每个成长中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孙漂流记》。
内容简介
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英国人鲁滨孙出海探险的故事。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中,鲁滨孙乘坐的船遇到风暴触礁,船上的水手、乘客全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人幸免于难,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他在这座孤岛上生活了28年,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种植水稻和小麦,还搭救了一个土人“星期五”。他历经艰辛,最终重返故土。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笛福早年经商,也从事写作,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59岁时,他开始写作小说。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同时,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
目录
浪漫主义的先驱(关于作者)
欲问孤鸿向何处(关于本书)
鲁滨孙漂流记
劝戒
暴雨
海盗
以奴隶身份逃走
巴西
船难
专享的幸存者
无人岛上的第一夜
日记:食物和遮蔽处
日记:天灾
日记:生病
日记:复原
日记:岛上探险
日记:陶盆和独木舟
日记:重新思考
不再期待离开
情况好转
发现脚印
骨骸
恐惧和孤单
遗失的船只
遇见野蛮人
命名为星期五
星期五的指导
新计划
野蛮人再度回来
解放囚犯
叛变
再次拦截船只
回到英国
和星期五一起冒险
重返岛上
丹尼尔·笛福生平年谱
摘要
    劝戒
    一六三二年,我出生于约克城的一个小康家庭。父亲原是不来梅的外来客,后来在哈尔这个地方从商,赚了不少钱,歇业后,在约克和母亲结婚,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望族,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的名字叫鲁滨孙·克鲁兹那。但是,由于英文特殊的转音之故,渐渐地,我们开始称呼自己为克鲁索,而且也这么写,因此,朋友也都称呼我们的姓为克鲁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在驻法兰德斯的英国步兵团里官拜中尉,军队曾由洛克特将军指挥,但大哥却在一场和西班牙对抗的战役中,不幸丧生。至于二哥的下落,至今仍一无所知,正如父母亲不知道我的下落一般。
    身为家中的第三个儿子,自小对任何工作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倒是成天满脑子做着流浪的梦。父亲思想保守,栽培我接受正规教育,这对当时盛行的家庭教育和乡村免费学校来说,父亲对我不啻是用心良苦,他希望我将来能修读法律,但我一心只想到海上航行,我下定决心做的事很难动摇,因此极力违抗父亲的命令,也无视于母亲和朋友的好言相劝,却未料到自己一意孤行的个性将铸成的悲剧。
    父亲既严谨又智慧,预见我将遭遇苦难,常给予一些诚恳而严厉的忠告。有一天早晨,父亲风湿症发作,无法走动,要我到他房里,恳切地规劝我一番。他问我是什么理由使我宁可到处流浪,也不愿留在家乡。在这里我可以找到一份好差事,勤勉致富,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他说穷人或是富有的人,靠着到处航行,才辛苦挣得财富,他们的地位不是远高于我,就是远低于我之下,我是介于其中的中产阶级,就父亲多年经验来看,中产阶级既不必过着下层社会卑微的生活和辛苦劳动,更可避免上层社会骄奢淫逸的虚华,很多人都羡慕我们生在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古以来,就连一国之君也宁可生在寻常百姓之家,希望自己处于贵贱两极的中间,许多智者都能证明这一至理名言,既不期待穷困,也不期待自己能富有。
    父亲要我仔细想一想,不论是穷人或富人,都免不了遭遇这种不幸,但是中产阶级就少有这种灾难,盛衰也不像穷人或是富人那样快。他们身心交迫,终日惶惶不安,不是过着奢侈浮华的日子,就是得靠劳力赚钱,一个日子过得骄奢淫逸,一个过得艰难困苦,而这些中产阶级都可以避免。只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才享有一切美德和享乐;只有中产阶级才会有和平和富足相伴;只有中产阶级才具有中庸、节制等美德;只有中产阶级,才会有福气享受平静、健康、交际等令人愉悦的消遣和娱乐。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平静且安稳地过完一生,不必辛勤工作换取报酬,也不必为了糊口而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为了此种困窘的处境而感到羞愧,弄得身心得不到片刻宁静,更不必为贪婪或是野心所苦,只需让自身处在平静的环境下,遍尝生活的甜美而非苦涩,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学会去体验并感受生活的喜悦。
    说完这些,父亲又进一步诚恳地规劝我,要我别耍孩子脾气,让自己陷入苦难之中,不论从命运或是家境来看,我都不至于遭逢此种厄运。我不必自己去讨生活,他一定会助我一臂之力,竭尽所能让我过着他所描述的日子,他说假使我还是觉得不满意,就得怪自己的命运或是过错,不该怪他,他已经恪尽父亲的责任,对我鲁莽的行径将造成的伤害告诫过我。总而言之,假使我听从他的劝告,安分留在家里,他一定会设法让我生活无虞,而不必为了我的任性离家,负起不幸遭遇的责任。最后,他举大哥的例子来说,当初他极力反对大哥投笔从戎,他却还是坚持要去从军,导致后来战死沙场。父亲一方面说他会不断为我祈祷,但是另一方面又对我说,如果我莽撞行事,连上帝也帮不了我,将来若求救无门,一定会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父亲最后这几句话的确颇具预言性,我想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那么灵验。在他说这番话时,特别是提到死去的哥哥,他哭得特别伤心,一想到我将来若因此而悔恨不堪、求救无门时,他几乎中断了谈话,无法继续说下去。
    父亲这番诚恳的劝诫令我感动不已,说真的,任谁见了这种场面都无法不为所动。因此,我决定听从父亲的规劝留在家里,不再去想出海的事情。但是,过不了几天,我就改变心意,几个星期下来,生怕父亲继续以亲情的力量企图感化我,我决定躲着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仍像当初一般野心勃勃,急于出海,而是将矛头转向母亲。有一天她心情似乎特别好,我告诉她我想出海去见识一番,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事,父亲优选同意我,不要阻拦我。我已经十八岁了,现在去做学徒或是律师,无法学满年限,半途而废在中途逃走,到海上航行。如果母亲能说服父亲让我出海一趟,返家后若觉得航海这事很无趣,我保证不会再出航,我会加倍努力干活,来弥补那段蹉跎岁月。
    听完这番话,母亲非常伤心,她说她没有理由去找父亲谈这件事。父亲深知出海的风险,绝对不会答应让我冒着生命的危险出海航行,母亲对我接受了父亲的诚恳规劝后,仍然想出海,感到不可思议。她说如果我执意这么做,不听从父母的劝告,就不要奢望得到任何协助。至于她,她不愿意帮我自寻死路,免得将来我出事时将责任推到她身上。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