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印)拉古拉迈?拉詹//(美)路易吉?津加莱斯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54447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比较译丛”系列丛书推出的第五本,新版“比较译丛”已初具规模,市场反映热烈。旧版“比较”译丛推出伊始,就出了《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第1版,是“比较”译丛主编钱颖一亲自推荐的经典经济学读物,观点历久弥新,值得推荐。
内容简介
由拉古拉迈?拉詹、路易吉?津加莱斯编著的《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捍卫金融市场自由创造财富和机会)/比较译丛》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不坏的经济体制。一个真正自由的、竞争性的市场处在缺乏规则和过分管制之间的某个适当尺度,这个中间地带并不宽裕,所以很好形式的资本主义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容易退化成既得利益集团所统治、拥有和享受的制度。既得利益集团,即资本家们,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免受竞争威胁,常常成为资本主义优选的敌人。两位作者继而从政治经济学、历史、金融与发展的关系、制度的作用,以及治理等视角,就如何巩固市场经济的政治基础,建立真正自由的竞争性市场,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提出了超越传统认识的答案。
本书既有学术上的严谨,又不失论证的通俗易懂,因此不但对广大经济学专业人士是难得之作,同时对所有关心市场经济以及希望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人都有阅读价值。
作者简介
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G. Rajan)
1963年生于印度,199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教职。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美国金融学会理事、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公司金融项目主管。2013年9月4日正式出任印度央行第23任行长。
目录
“比较译丛”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引言
第一编 自由金融市场的意义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为谁服务
金融活动本身的矛盾
抵押的特权
关系的特权
我们的忧虑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金融的重要性
小结
第二章 改头换面的夏洛克
降低风险溢价
克服信息的障碍
减少资金流失的风险
小结
第三章 金融革命与个人经济自由
金融市场的发展
垂直集中型大企业的解体
核心资源理论和新公司
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会成为新的障碍吗?
小结
第四章 金融市场的阴暗面
偏离基本价值
互联网泡沫
金融的发展会消灭泡沫吗?
价格偏离对投资的影响
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小结
第五章 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
金融与经济增长
金融和竞争
金融市场对衰落行业的作用
个人的流动性
小结
第二编 金融市场在何时发展起来?
第六章 驯服专制政府
我们的基本观点
贪婪的政府
英国君主制度的变迁
贵族的没落和市场的兴起
乡绅阶级的兴起
议会和财产的起源
扼要复述
其他国家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市场发展的障碍
中央权威的必要性
为什么需要政府出面?
为什么会挖掘错误的沟渠?
反对金融发展的小集团
小结
第八章 金融市场在何时发展起来
政治变革和金融发展:动产信用公司的故事
新机会和金融发展
新技术和外来竞争
开放和金融发展
系统的证据
小结
第三编 大倒退时期
第九章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大倒退
金本位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大萧条的政治反应
后果:大倒退
意大利:公共资金与私人控制的联结体制
日本对金融市场的破坏
美国的经验
小结
第十章 市场机制为什么被压制了?
钢铁制品关税
为什么在经济衰退时期对管制的支持会加强?
政治反应
关联资本主义的兴起
布雷顿森林协定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小结
第十一章 关联资本主义的衰落
关联金融体系的运转
关联体系和变革
关联资本主义的衰落
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
思想和经济实力的关系
小结
第四编 如何巩固市场经济的政治基础
第十二章 当前的挑战
利益集团可以被约束吗?
政治环境和未来的挑战
技术的变革
来自新兴国家的竞争
对发达经济的担心
老龄化的人口
管制的国际合作
小结
第十三章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削弱利益集团反对市场的积极性
贫困人群的安所有渠道
削弱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能力
公众觉悟
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
    "资本主义,或者更准确地说,自由市场经济,是人类创造的有效的组织生产和安排分配的方式。的确如此,自由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滚滚财源,可是它们难以填补人们心灵的空虚。金融市场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最饱受争议和最不被了解的环节,比如,不久前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发生了一系列丑闻,包括有名的安然事件,这些事情让许多人确信,金融市场其实是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的劫贫济富的工具。然而,本书的作者要坚持的观点是,健康的、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是创造商机、战胜贫困的一件利器。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哺育着新的经营理念,不断地推动“创造性破坏”的机制,不断地用新的、更好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组织来挑战和淘汰旧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活跃的、有创造性的金融市场,整个经济将走向僵化和衰败。 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它为许多勇敢的创业者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这种情况在美国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像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人们却还是认为这种金融创新工具过于超前。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则令人绝望:那里的人们哪怕是为了维持独立的生计而需要借区区几美元都很不容易。如果说,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经济繁荣,那为什么它并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力发展?为什么即使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直到不久以前也还备受束缚? 从历史上看,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受到的束缚,并不是如马克思主义者所预言的那样,是由于它本身的缺陷,而是因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良好的制度安排作为其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环境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威胁,第一个威胁来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还企图继续维持其地位。在世界各国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危险的既得利益集团,其中包括封建领主、大企业的业主、经理人和贷款人,以及工会组织。 第二个威胁来自庞大的贫困人群,他们是经济衰退时期的产物。市场竞争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那就注定有人会遭受损失,失业的工人、破产的投资者、失败的企业主,都被抛到贫困人群的大军之中,在他们眼里,自由市场制度造成了他们的失败和贫困,这个制度的合理性值得怀疑。他们需要救助,而市场却不能给予,那么他们就转而通过政治途径寻求救助。 这两个方面的威胁,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工业家(或者说资本家)阶层,和作为贫困人群的失业工人,看起来彼此的地位极其悬殊,可是他们一旦在反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上结成联盟,就会首先在经济衰退时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在经济衰退阶段,资本家更关心如何缓解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营成本的压力,而不是去捕捉新的商业机会,而失业工人则很容易找到和他同病相怜的人,并且同仇敌忾地组织起来。资本家则打着服务贫困人群利益的旗号,并利用他们的政治组织,开始在敏感的市场经济的政治议题上大做文章。 在这种时候,政治家如果还要站出来倡导自由市场经济,非得有一点大无畏的勇气不可。资本家躲在庞大的贫困人群身后,要求约束市场竞争的破坏力量,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政治家们往往会选择妥协,他们也会赞成市场竞争带来了破坏性的消极影响,而不再强调破坏是创造的必要代价。此时会出现许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动,表面上是打着改进市场缺陷、避免未来经济衰退的招牌,实际上却是为了妨碍市场的有效运作。就这样,资本家破坏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有效率的体制,而大众则呆立一旁,茫然无知,不但不会抗议,甚至还要喝彩,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会因此受到损害。 因此,本书开宗明义提醒诸位读者,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间所经历的繁荣、创新和商业机会的大量涌现,都应该归功于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尤其是自由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生。接下来论述的是本书的主题:自由市场经济的存在有赖于一个国家良好的政治环境,而在一个国家的既得利益集团中存在着强大的敌视自由市场经济的政治势力,所以,即便在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延续也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最后,本书会对近代历史上市场经济体系的兴衰过程和原因进行考察,并且就如何帮助自由市场经济获得政治支持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我们刚刚经历了近代以来最长时间的经济繁荣时期,同时目睹了一些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失败的过程,现在来担心自由市场经济的前途似乎显得杞人忧天。或许如此!然而俗话说福兮祸之所倚,最近发生的上市公司丑闻,金融市场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剧烈波动,以及严重的经济衰退,已经加深了许多民众对于市场体制的怀疑。此外还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心的迹象,从极右势力恶意的反移民宣传,到新左派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到世界人口和科技的剧烈变化所引发的许多新型的社会矛盾。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白,自由市场体系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取得优势地位,并不是经济发展必然要达到的顶点,也不是社会历史的必然结局,而接近可能只是一段插曲,过去的历史曾经留下过这方面的教训。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要持续下去,就必须在政治上获得支持,为此,我们必须反复地、大声地向世人宣传,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好处究竟在哪里,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和弥补市场经济体系的缺陷,从而捍卫市场经济体系,这正是本书写作的目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