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会馆史话

会馆史话

  • 字数: 1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王日根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730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会馆是明清以来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乡土为纽带而自发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对家族组织的超越和对社会变迁的适应与创造,具有整合流动人口的功能。它既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内涵上亦不乏创新,彰显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的智慧,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王日根著的《会馆史话》对中国流寓社会中具有自组织力的会馆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会馆组织与科举制度的运行、商品经济的繁荣及人口流动的大规模进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分析了会馆的源流,会馆的种类及其不同功能,会馆的内部设置、建筑样式、神灵崇拜及文化功能,列举了各种特殊类型的会馆,揭示出会馆在历史变迁过程中与政府关系相关协调,并成为中国“官民相得”传统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实践基地。
作者简介
王日根,男,1964年4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陶庄镇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1978年至1980年在兴化市大顾中学读高中,1980年9月转入兴化市戴窑中学,1981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旋留校任教;1991年9月至1994年10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任讲师,1994年、199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在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作访问学者。2001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历史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2月至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亚洲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2006年12月任历史研究所所长。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6月被授予“厦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9年、2002年两度获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名。2006年12月当选为厦门市思明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主要研究方向是专门史(中国经济史)、海洋史。先后出版专著《康熙传》(人民出版社1998、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细说明成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主持点校《明通鉴》(岳麓书社1998),参加点校《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参加撰写《中国通史教程》第三卷(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陈支平、詹石窗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等。在《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江海学刊》、《学术月刊》、《文史哲》等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一 悠悠乡土情:会馆萌生的原动力
1.乡情聚乡人
2.同乡官员的“面子工程”
二 会馆的衍扩:类型的多样化
1.地域政治意识的强化
2.明清京师各会馆的汇聚
3.会馆家族的壮大
三 科第牵人心:京师会馆阵容的凸显
1.乡人及第是京师全体乡人的荣耀
2.科第隆替直映会馆兴衰
3.京师会馆的个案
四 商界排座次:商业都市中的会馆竞胜
1.会馆见证京师是晋商的天下
2.商业都市中的会馆争胜
3.会馆是工商城镇兴盛的标志
4.商人会馆的内部运作
5.中国商人“敦信尚义”整体形象的树立
五 宫庙纷列:移民新地的地域性标识
1.人口流动与会馆的建设
2.移民新地会馆的社会整合
六 海外乡井:世界各地华人的凝聚中心
1.会馆向东南亚的拓展
2.华人会馆在欧美的拓展
3.海外会馆发展的特点
七 同殊相参:会馆家族中的别样脸谱
1.讲学类会馆
2.兵会馆
3.乡仕会馆
八 时代的镜子:会馆里的人事演迁
1.会馆成就同乡志业
2.晚清政治变局与会馆功能的变迁
九 会馆的文化传承:建筑设置与神灵崇拜
1.建筑设置
2.神灵崇拜
3.会馆内多元文化的交融
4会馆的文化传承与更新
十 官民相得:会馆领传统社会管理之精髓
1.明清时期政府对社会的管理
2.民间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3.官民相得是社会管理的理想模式
4.民国时期会馆管理中的官民相得
十一 新旧之耦合:会馆与商会的交融与链接
1.会馆自我管理的成长
2.会馆、公所职能的更新
3.会馆与商会的相互链接
十二 政府与会馆的博弈:从放任、默许到认可
1.会馆是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泛化的产物
2.会馆具有整合流动人口的社会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