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 字数: 355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 作者: 中央电视台《河西走廊》摄制组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233611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星球的亚欧大陆上,几个国家的兴衰故事正在轮番上演—— 亚洲西部的恒河平原,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刚刚落下帷幕; 亚洲腹地的波斯,生机勃勃的安息王朝正在崛起; 而在欧洲南部,一个名叫‘罗马’的伟大国家已经诞生。 历史的巧合,让罗马的东征与地处欧亚大陆东端的汉帝国的西征,在几乎同一时期遥相呼应。 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的对决已愈演愈烈。 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 但,打通河西走廊、挺进更加广阔的世界正在成为帝国逐渐清晰的宏阔梦想。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寓意在于借古喻今。 ——张颐武 《河西走廊》激发了民族崇拜感和骄傲感。 ——苏岑 河西走廊是承载使命与梦想的黄金通道。
内容简介
我们拍摄《河西走廊》的时候有几个想法:首先是要在政治上定位,从历朝历代的发展走向上看待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揭示经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命运这一命题。其次,我们要把被淹没了四五百年、已经边缘化了的河西走廊重新唤醒,让它回到人们视线的中心、情感的中心、文化的中心。这是因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后,河西走廊作为黄金段,必将进入主阵地,它的通道要塞作用使其将重新回到经济发展的中心。此外,《河西走廊》要用国际眼光来摄制。我们不刻意去表达我们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或者是生硬地图解我们的意图,图解我们的政策,我们要用文化的方式,用国际化的话语体系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主张,也就是中国的立场、国际化的表达。最后,河西走廊辉煌的1100年,有苦难,有战争,有灾难,我们在影片叙事中尽量将这些内容避开,我们要把《河西走廊》拍成一部东西方人类情感文化交流的史诗性作品,使它符合国际观众的口味,具有国际视野,将来走向世界。    《河西走廊》这部片子我们创作了三年的时间,是集体创作、集体智慧、集体劳作的一个结晶。它的创作团队很年轻,但他们很有志气,很有抱负,也很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资源。所以他们起步的时候就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使这个片子的格局很大,留下了我们加工、完善的足够的空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相信这个团队在做过这部片子以后会变得成熟起来,会为中国的纪录片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简介
《河西走廊》摄制组是北京伯璟文化旗下团队,是一个把理想与想法落实到执行力的纪录片拍摄组。文字总撰稿是中央电视台栏目策划邓建永,学术总顾问是敦煌研究院沙武田,主题曲创作是雅尼,图片拍摄是BBC摄影师Brian McDairmant。
目录
使者
通道
驿站
根脉
造像
丝路
敦煌
会盟
苍生
宝藏
创作录
摘要
    几天后,陈鑫来到河西堡,带来一份化验单。
    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金川铜镍矿床很早的一份矿石标本分析报告。
    河西走廊上的这次重大发现,是上天的恩赐。
    镍,一种银白色金属,由于它具有良好延展性和稳定性,难熔耐高温,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因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被用来制造不锈钢等高强度钢材,广泛用于雷达、导弹、坦克、航空与航天器、原子反应堆等军工制造业。
    中国一直被视为“贫镍国”,镍成为新中国专享凭特别票证供应的金属产品,可谓是“黄金可求,镍难求”。
    因为这是战略资源,西方世界对此始终严密封锁与禁运,年轻的共和国急需镍矿资源。
    1958年冬季。一场大规模的镍矿勘探会战在河西走廊的龙首山下旋即展开。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与起伏不定的祁连山北缘地带,他们工作的意义不亚于紧随其后中国大庆油田的发现。
    但,起初的收获却令人失望。
    7年后的1965年,被命名为“金川镍矿”的靠前和第三矿区勘探结束,第四矿区勘探同样证实是规模有限的贫矿。
    何去何从,年轻的中国地质勘探者面临抉择。
    此时,汤中立受命主持编制金川二矿区深部找矿的设计方案,计划打一批深度四五百米的钻孔,找岩体深部的矿体。
    其中在12线ZK22孔的钻探施工中,汤中立执拗而倔强地顶着巨大风险一再修改530米的原定深度,深入挖掘,并更换了一台千米钻机施工,终于发现了深部岩枝中隐藏的富矿体。
    很终的勘探报告显示,发现的镍矿矿体厚度达到358.16米。
    这次惊险的地质勘探,取得了对祁连山地质探索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地质勘探界具有划时代意义。
    而且,这份很终勘探报告所涉及的矿种远不止铜镍这两类。
    其中,铁、铬、铜、锌、萤石、水晶和铀等38种矿产蕴藏丰富。
    金川由此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规模的复合型不错铜镍矿床。
    这里就是金川的人造天坑――
    露天开采镍矿坑。
    在为中国工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后,这座露天矿在河西走廊上留下了一个长1300米、宽700米、深310余米的椭圆形矿坑。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很深的人造天坑,也因此成为人类留在地球上的一大记忆景观。
    直到今天,对于河西走廊宝藏的挖掘工作仍在地底深处继续。    这是金川矿区的主要坑口。
    每天,上下班的矿工们都要沿着这条斜坡道来往于井上井下。
    当摄制组乘坐专车穿过全长7公里的亚洲很长斜坡道,走进镍矿深处时,不能不惊叹金川人的开拓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金川镍矿的地下巷道已累计达到近千公里,相当于金昌到北京的距离。
    当地质勘探刚刚展开的时候,金川镍矿的建设者便已经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安营扎寨了。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创业者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金川镍矿从正式开采矿石,到建立起一座全部利用国产设备的大型电解镍采选冶联合企业,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
    在昔日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上,一座中外闻名的新兴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在河西走廊拔地而起。
    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的方毅八下金川,组织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和建设单位联合攻关,解决了制约金川发展的大量关键性技术难题,使金川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在很短时间内达到了世界优选水平。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成功跻身世界镍钻工业技术大国的行列,在遨游苍穹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中,在一杆杆人地的钻机中,在一艘艘下海的轮船中,都有金川人生产的产品。
    一块无意中发现的孔雀石也改变了这片土地原本荒凉的命运,一代人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河西走廊上,曾经的荒漠变成了新的家园。
    1981年2月9日,为加速金川镍基地建设,国务院决定正式设立金昌市,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上,又一座蜚声靠前外的新兴工业城市――镍都金昌自此崛起。
    今天的金昌,不仅是一座工业城市,更是一座绿色宜居的园林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继续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因河西走廊矿产开发而新设立的城市嘉峪关和金昌,使延续了两千年的河西四郡变为今天的五座城市,由此形成了甘肃行政区划的新格局。
    今天,我们沿着贯穿河西走廊的连霍高速一路行驶,茫茫的戈壁上出现了新的景观,它同样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由于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的北支西风带上,风向稳定、风力充足,是中国风能资源很丰富的地区,许多地方都具备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站的良好条件。
    如果能利用河西走廊地区每年一半时间的风量,发电量就能达到约400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全国一个月的用电总量。
    与此同时,河西走廊平原区为温带半荒漠和荒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
    2015年,这里将建成风力发电和光能发电的“陆上三峡”,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宝库。
    河西走廊,因为丰饶,所以美丽;
    冈为历史悠久,所以沉厚包容。
    当它的潜能被充分发掘的时候,必将带给中国与世界更大的贡献。
    若是人们从空中俯瞰这里,很能清晰感受到河西走廊的通道价值――
    这条得天独厚的走廊深居内陆腹地。
    独特的地理布局造就了中原与西域的理想联络方式。
    古往今来,打造并维护这条交通动脉,始终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1952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第三个国庆日。
    天水到兰州的铁路通车。
    欣然题词:“庆祝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
    就在这,兰州至新疆的兰新铁路破土动工。
    建设穿越河西走廊、连接新疆的铁路是中国人多年的梦想。
    兰新铁路所经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大部分线路经过戈壁荒滩,工程分散,严重缺水,冬季漫长,运输困难。
    广大工程建设人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多项建设奇迹。
    P220-2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