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下)
字数: 36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 丁舟
出版日期: 2015-09-01
商品条码: 9787547717516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367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孕育出科学?技术发明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和文化如何发展、演变?是否有规律可寻?世界未来的走向可能是什么?这些重大而使人困惑的问题或许能从本书中得到答案,至少会受到一些启发。作者秉持科学历史观,将中西两种不同的社会模式置于全人类文明演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历史事实和逻辑分析,进行对比、总结,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文字平实,书中精选的600张珍贵历史图片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回首过去面向未来,无论是以“言必称希腊”还是以“言必称中国”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都有局限;只有以世界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才能尽览全貌。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孕育出科学?技术发明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和文化如何发展、演变?是否有规律可寻?世界未来的走向可能是什么?这些重大而使人困惑的问题或许能从本书中得到答案,至少会受到一些启发。《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下)》作者丁舟秉持科学历史观,将中西两种不同的社会模式置于全人类文明演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历史事实和逻辑分析,进行对比、总结,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丁舟,“科学公园”网站专栏作者,自幼受环境熏陶,善于从科学的角度观察历史问题。作者自三年前开始用笔名“丁不二方舟”,以“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为标题,在“科学公园”写作和连载该书的内容,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新语丝”和很多网站均进行了转载,受到读者的欢迎。
目录
第4章 工业文明
4.1 蒸汽机一响,黄金万两
4.2 科学和技术如何修炼成科技
4.3 印刷术的流变及四大发明的功效
4.4 无聊的李约瑟问题为什么这么有聊
4.5 首先陷落的莫卧儿帝国
4.6 一群专制君主帮助美国实现独立共和
4.7 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4.8 有夷人自远方来,无动于衷乎
4.9 民族主义催生希腊独立
4.10 鸦片战争暴露出的群体性无知
4.11 欧洲中心论下的百家争鸣
4.12 美国内战中的两条路线之争
4.13 日本明治维新的前前后后
4.14 意大利、德国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历史宿命
4.15 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开启的科学告别哲学之旅
4.16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联手中的狂奔
4.17 铜钱、银两、银币、铜元的纠葛取舍
4.18 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4.19 一场脱胎换骨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5章 百年风云
5.1 走向共和中的改朝换代
5.2 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和熔化的
5.3 奥斯曼帝国缩水成土耳其共和国
5.4 大萧条不全是金融资本惹的祸
5.5 希特勒从天使到魔鬼的角色转换
5.6 现代圣人甘地的艺术人生
5.7 冷战,古希腊也有相似的局
5.8 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历史规律
5.9 一条铁路引走外蒙古
5.10 天山南北和新疆东西
5.11 心路和天路连通雪域高原
5.12 跨越台湾海峡从难到易
5.13 技术红利还是其他红利
5.14 与利益全球化同步的中国国际化进程
5.15 鹰熊龙象玩大国游戏
5.16 犹太人和以色列的前世今生
5.17 伊斯兰世界艰难的复兴之路
5.18 统一和民主进程中的程序正义
5.19 信息互联时代的新地球
5.20 工业时代催生的新艺术
5.21 厘清文明和文化的关系
第6章 未来之路?
6.1 用科学历史观“认识你自己”
6.2 调控资源的翻云覆雨之手
6.3 人口优势和人口陷阱
6.4 必须成功的能源技术革命
6.5 从小地理到大地理的古今同型
6.6 自然选择下的理性选择
6.7 科学和技术缔造文明
6.8 人在旅途中的诗言志歌咏言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摘要
4.6 一群专制君主帮助美国实现独立共和
当今世界没有生活在一个言必称希腊的时代,但肯定生活在一个言必称美国的时代,因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的影响力也不是一天获得的。英雄要问出处,否则只会看到无尽的辉煌,难免在添油加醋后落入文学或电影的俗套。有人说美国是上帝偏心眼儿的结果,其实应该说美国是英国违心的杰作。
美洲大陆同欧亚大陆一样,地域广阔,物种丰富。但就文明来说,与欧亚大陆的横向分布不同的是,美洲夹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呈纵向分布,独立孕育成熟文明的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所以尽管美洲早就有人类活动,却发展缓慢,甚至还不如东南亚地区。
美洲以巴拿马地峡为界,可以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两部分;大航海后,大部归属于西班牙,因为《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的作用,巴西则归属葡萄牙。美洲太大,西班牙人占不过来,主要开发范围是有很多金银矿的墨西哥以南地区。因为这一地区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后来也被称为拉丁美洲。西班牙的成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殖民热情,法国、英国、荷兰、瑞典几个国家逐渐向西班牙势力相对薄弱的北美东海岸地区渗透,尝试建立殖民点。
欧洲国家最初的殖民地只是海外矿山、庄园、工厂、市场,除了攫取就是榨取,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早期的殖民者,不论是探险家还是淘金者,都与今天的外派工作人员相似,一心盼着能够尽快衣锦还乡,客死他乡多是无奈的结果。欧洲发生的宗教斗争改变了这种情况,部分在国内失势的人被迫离开祖国,基本断绝了返乡的意愿,只能别开天地,繁衍生息。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相似:因在母邦发展受限,被迫海外殖民的部分人,继承母邦文化建立子邦,与母邦保持着各种联系。
可是当时北美东海岸没有能够让人一夜暴富的金矿,经济条件很差,造成各国的早期殖民者不易维持生计,多以失败告终。瑞典来人太少,难有大作为。荷兰的情况也是如此,专享的亮点是1624年花很少钱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占领后,更名为新约克,即纽约。法国的胡格诺教派(加尔文宗的一种)在国内受排挤遭屠杀,很早就来到北美,没想到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为缓解国内矛盾,颁布《南特敕令》,在规定天主教为国教的同时,允许胡格诺派信仰自由。宽容的宗教政策,减弱了人们离乡远赴蛮荒之地的动力。由于缺少后继人员,法国的一些早期殖民地大多没落消失。1685年路易十四取消《南特敕令》,法国的非天主教徒再次逃离,大多就近选择欧洲其他国家避难,只有部分人来到美洲。由于英国率先在北美东海岸落地生根,所以法国选择在条件略差的圣劳伦斯河和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区殖民,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远不及英国。
其他国家在北美殖民的不成功反衬出英国的成功。同样经过一系列试错和失败后,1607年5月,105名怀揣着发财梦想的英国人到达今天美国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河口的一个半岛,以当时英国国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詹姆斯敦”,几经周折,终于建立了一个较为性殖民点。他们种植烟草,运进非洲奴隶,寻求经济独立;修建教堂,组建代议制政府,实现自我管理。詹姆斯敦地处沼泽地带,发展空间不大,不过它的成功奠定了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基础,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经验。
1620年9月,首批英国清教徒和家属、贫民、奴隶共102人,乘坐五月花号帆船到达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普利茅斯。清教徒是新教加尔文宗的一支,在与英国国教圣公会(新教安立甘宗)的斗争中失势,部分信徒背井离乡,最终选择了北美地区。英国清教徒包括各色人等,工商业比重较大。在登岸之前,出于长远考虑,他们商量签署了一份民主色彩浓厚的《五月花号公约》。 对于英国殖民成功的原因,有人强调其宗教背景,也有人歌颂《五月花号公约》,其实相对较大的人口规模才是成功的关键。殖民地条件艰苦,生存压力巨大,减员不可避免。詹姆斯敦的殖民者登岸后,因疾病、劳累、饥荒人数大减,到第二年仅剩不到三分之一,依靠新人才度过危机;而五月花号的第一批清教徒,一个冬天过后人数几乎减半,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才开始适应生活,同时期待下一批清教徒的补充,好让感恩节得以延续。所以只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到来,才能保全建设成果,立稳根基发展壮大。在这点上,英法两国的对比尤为明显。当时英法实力相近,殖民北美的时点也相近,但基于各种原因,法国殖民者的人数长期不到英国殖民者的十分之一。而正是人数差异,决定了后来诸多事件的结果。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人口增长,国土面积狭小,容不下更多的人。美洲“地多、人少、速来”的信息不时传回,不只是清教徒,各类人都蜂拥而至,殖民地人口增长得到维持。开拓面积加大,耕地、开矿、狩猎、修路,由点到面,步步为营,想不成功都不行。殖民者的成功意味着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失败,原始的热兵器打败了更原始的冷兵器,血腥反抗招来更血腥的屠杀。印第安人退出家园,迁徙,再退出,再迁徙,最后除了一遍遍用巫术诅咒这些白人,别无他法。白人对自己宗教的谴责都能无动于衷,更何况异族文化?此消彼长中,举行传统仪式的印第安人越来越少,过感恩节的白人越来越多,一种田园风光逐渐代替了另一种田园风光。殖民地不能只依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须要纳入大三角贸易才能兴旺发达。于是,奴隶制经济成为优选,贩卖奴隶、开垦农场、种植作物,众人忙得不亦乐乎。
这种历史成因,导致北美各殖民点保持着高度的地方自治。殖民地经济增长也弥合了部分宗教分歧,毕竟钱能通神。英国政府发现有利可图,于是派遣官员来执行部分管理职能,统一协调一些更高层面的问题,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而治。结果英国为照顾本土集团的经济利益,在政策制定方面,经营与税收双管齐下,造成与民争利的事件频发,尤其是七年战争后,为弥补军费支出,加重了税收。最初的殖民者渐渐变成了被压迫者,不过他们可不是软弱无力的印第安人,而是与英国国王同文同种的一批人,反英情绪遂开始滋生。但北美殖民地对英国本土经济比较依赖,也不可能瞬间摆脱其提供的军事、政治保护,只能等待时机成熟。
随着时间流逝,新生代对国王越来越没有感情;亲英派日渐萎缩,反英派队伍壮大,准备伺机起事。波士顿作为商业中心,是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地区。1770年3月,反英人士散布英军将要欺压市民的消息。市民义愤填膺,与英军发生口角冲突,英军开枪造成5人死亡。波士顿惨案经过广泛宣传,各地反英情绪又高涨了一次。面对不利的局面,英国做出了部分妥协。但是妥协已经不能满足反英者的要求,而英国为了整体利益,已经不能再做更大的让步。
P42-4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