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理论的兴起:晚清民初的一份知识档案

文学理论的兴起:晚清民初的一份知识档案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马睿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29490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马睿编著的《文学理论的兴起--晚清民初的一份知识档案》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中国近现代文论、艺术史与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已出版专著数种。
目录
总序之一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总序之二 历史还原是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有效途径
绪论
上编 现代教育:文学理论学科化的体制基础
引言 学科化与知识生产的现代模式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
第一节 废科举、兴学校:知识分子主导下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 西学东渐:象征资本的转移
第二章 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文学知识的重新定位
第一节 晚清民初的学制演变
第二节 文学的重新定位和价值重估
中编 新知识群体:文学理论学科化的人力资源
引言变局中的文化空间和知识主体
第三章 文化空间的变化与现代知识主体的产生
第一节 现代文化地理在中国的形成
第二节 游历:空间变化中的经验与叙述
第三节 他者体验:感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学院文化空间的形成与新知识群体的聚集整合
第一节 人文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第二节 现代学术团体的发展
第三节 暑期学校与文学概论课程的开设
第五章 现代交往空间中的知识主体
第一节 知识活动与交往空间中的地缘纽带
第二节 北大文科与浙籍留日学人群体
第三节 《新青年》与浙籍留日学人群体
第四节 北京文化圈与浙籍留日学人群体
下编 教材与核心词汇:文学理论学科化的学术载体
引言知识的合法化与代际传播
第六章 文学概论教材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从翻译到自撰
第二节 从文言到白话
第三节 理论移植与经验填充
第七章 “文学”:核心词汇的意义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