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作为方法的

作为方法的"民国"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李怡 著;李怡,张中良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29490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李怡编著的《作为方法的民国》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鲁迅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出版过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等。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目录
总序之一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总序之二 历史还原是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有效途径
导论论作为方法的“民国”
作为方法:亚洲与中国
作为方法的“民国”
“民国”如何成为“方法”
一 “国家历史情态”与文学史叙述――百年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概念与范式问题
“新文学”、“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国家历史情态”的提出
“国家历史情态”的历史建构
二 文学的“民国机制”
“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
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机制”
关于文学的“民国机制”答问
三 民国历史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
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
辛亥革命与中国文学“民国机制”的国体承诺
五四:文学的“民国机制”的形成
附录:谁的五四?――论“五四文化圈”
含混与矛盾:国民党战时文艺政策的一个特点――从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谈起
四 民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论衡
“民国热”与民国文学研究
重写文学史视域下的民国文学研究
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表述――两岸华文文学视野中的“民国文学”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的三个追问
民国文学:阐释优先,史著缓行
五 “民国历史情境”与知识社会学方法
知识社会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世界知识、地方知识与中国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知识、地方性知识与知识等级问题
从进化论的时间到区域论的空间
语言的整合与历史情境的整合
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
“本土化”问题的“主体性”解决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