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制研究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制研究

  • 字数: 3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汪进元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20616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靠前章,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主要论述了协商民主的理论类型、价值诉求;第二章,西方宪法中的协商民主制度,主要论述了协商民主与宪法运行、权力制约、地方自治;第三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诠释,论述了特色理论的中国之旅、中国特色 、定位分析;第四章,中国宪法中的协商民主制度,论述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商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间自治组织中的协商民主;第五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法原则,主要论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平等保护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第六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法路径,论述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路径依赖、实现进路 。
作者简介
汪进元男,1958年生,湖北洪湖人,法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先后任武汉大学和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港澳台法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比较宪法和基本人权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良宪论》、《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构成、及其合宪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保障》等3部专著;(执行)主编《良法论》,参编《宪法》等各类著作与教材10余部;在Asia Law Review、《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司法部重点项目、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等4项;(执行)主编《良法论》曾荣获法学教材和法学很好科研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协商民主的理论类型
一、“双轨”协商民主与“单轨”协商民主
二、单一公共理性的协商民主与多元公共理性的协商民主
三、价值预设型协商民主与价值待定型协商民主
四、激进型协商民主与补强型协商民主
五、政治主体之间的协商民主和民众参与的协商民主
第二节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
一、共和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
二、自由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
三、协商民主的价值超越
第二章西方宪法中的协商民主制度: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协商民主与宪法运行
一、制宪程序中的协商民主
二、修宪程序中的协商民主
三、护宪程序中的协商民主
四、总结与启示
第二节协商民主与权力制约
一、立法程序中的民主协商
二、议会与政府两权制约中的民主协商
三、议会、政府与法院三权制约中的民主协商
四、总结与启示
第三节协商民主与地方自治
一、居民之间的民主协商
二、团体与政府之间的民主协商
三、地方政府间的民主协商
四、总结与启示
第三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特色理论的中国之旅
一、清末政府统治时期的“中体西用”论
二、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本位”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中国特色”论
第二节中西对比下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
一、概念侧重差异:民主抑或协商?
二、思想渊源分野:自由主义与儒家学说之别
三、协商主体区别:民众协商还是精英协商?
四、目标绩效不同:偏好转变或者聚合民意
第三节制宪过程中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
一、协商民主制宪的优势及主要模式
二、1912年制宪:精英协商——人民缺位模式
三、1954年制宪:精英协商——人民参与模式
四、两种协商民主制宪模式的异同及原因分析
第四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定位分析
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约因素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政策定位
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学理定位
第四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法路径
第一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路径依赖
一、党的领导和稳定的政治秩序:协商民主的政治保障
二、开放的公民社会和活跃的公民组织:协商民主的社会保障
三、健全的程序法制和畅通的民主渠道:协商民主的法治保障
第二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进路
一、从党内协商民主到人民协商民主
二、从基层协商民主到高层协商民主
三、从体制外协商民主到体制内协商民主
四、从非正式协商民主到法治化协商民主
第五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法原则
第一节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
二、民主集中制的由来: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三、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作为宪法原则的民主集中制
四、民主集中制的完善:集中与民主协商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程序正当原则
一、程序正当的基本内涵
二、协商民主程序的正当性要素
三、正当程序的协商功能
第三节平等保护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起源与嬗变
二、协商民主中的平等保护:内涵与功能
三、中国协商民主中的平等保护:问题与出路
第四节公共利益原则
一、公共利益的理论之争
二、公共利益的实践困境:实体判断还是程序控制
三、作为协商民主的公共利益原则
四、协商程序中的公共利益之保障
第六章中国宪法中的协商民主制度: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商民主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理论定位
二、执政党与参政党民主协商的传统形式
三、执政党与参政党民主协商的现代转换
第二节“一国两制”与两岸三地的民主协商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
二、港澳回归的协商民主经验
三、两岸关系的协商民主现状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协商民主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协商之意
二、立法程序中的民主协商
三、代表选举中的民主协商
四、人大监督中的民主协商
第四节民间自治组织中的协商民主
一、民间自治组织的形成与分类
二、民间自治组织内部的民主协商
三、民间自治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民主协商
第五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度展望
一、多元立体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法治化
第七章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协商型司法建构
第一节协商型司法的提出
一、传统司法制度的二律悖反
二、转型社会对司法的新需求
三、法的发展规律对司法的协同化要求
第二节协商型司法的理论基础
一、协商型司法的理论支点:协商民主
二、协商型司法的证成逻辑
三、协商型司法的概念和意义
第三节中国特色协商型司法的制度建构
一、协商型司法的宪法传导制度
二、协商型司法的民意反馈制度
三、协商型司法的个案调处制度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