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壮心系科学孜孜为国昌--理论化学家唐敖庆/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壮心系科学孜孜为国昌--理论化学家唐敖庆/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 字数: 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方玉环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6075711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少小求学
赴美考察
走进吉大
教学创新
桃李天下
开拓理化研究
科技先锋
开创自然科学基金
奇闻轶事
唐敖庆与图书馆
赞誉不断
结束语
摘要
    唐敖庆,是我国有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也是中国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理论化学学科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唐敖庆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6年赴美考察期间经曾昭抡介绍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于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初辗转回国并投身教育科研事业。
    唐敖庆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和科研,他曾先后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中国科学院团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际量子化学杂志》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主编等职务;也曾是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
    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主任期间,唐敖庆主持并创建了中国的科学基金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我们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少小求学
    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开杂货铺,母亲操持家务。6岁时母亲因病逝世,临终嘱咐他:“一定要好好读书。”生母去世后,唐敖庆由继母养大成人。继母褚咏梅出身书香门第,30余岁婚配,将大量书籍作为陪嫁带到唐家。
    褚咏梅喜欢聪明、憨厚的唐敖庆,并且对他说:“家里的书,就是你的书,喜欢的话你就随便看吧!”在继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唐敖庆如醉如痴地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红楼梦》、《说岳全传》、《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家里的书读完了,便从亲友家借。这不但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爱好,也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1921年,唐敖庆人养初小学读书,校长史本直老师把枯燥无味的地理讲得娓娓动听,语文老师潘汉年绘声绘色、引人人胜的讲课,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六年级时,他转到鹅山小学就读。教数学课的杨逸群校长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其教导下,唐敖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分热衷于求解那些富于开发智力的综合练习题,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这一时期的数学启蒙教育成为他后来酷爱数学的良好开端。
    1928年唐敖庆小学毕业,考入和镇彭城私立中学。由于父亲患肺病,他每天放学后需到店中帮助接待顾客。经常忙到很晚才能在油灯下学习,直到深夜。因此,导致他的眼睛过早地近视到七八百度。
    1931年唐敖庆初中毕业,由于家境困难,父母令他辍学经营店铺。由于他成绩优异,才思敏捷,徐槐青等两位老师不忍他失去深造的机会,登门劝说他父母,父母才让他投考膳宿免费的无锡师范学校(原名江苏第三师范学校)。时至今日,他仍念念不忘这两位老师的帮助,常说:“若没有这两位老师的劝说,我还不知今日干什么呢?”唐敖庆入学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参加了无锡市学联组织的赴南京请愿团。从此,他更加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阅读邹韬奋主编《生活》杂志等进一步书刊。
    在无锡师范学校,唐敖庆学习成绩优异。他除了酷爱数学和文学外,尤其喜爱化学。当时讲授化学的张汝训老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联系实际讲解化学的广阔应用前景,并在课堂上演示种种奇妙的化学实验,这引发了他对化学的兴趣,终于使他走上献身化学之路。
    1934年师范毕业后,唐敖庆被聘为宜兴县官林镇凌霞小学教员。为继续求学,一年半之后他到扬州中学补习了半年英语、数学和语文。1936年夏他同时考取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系和北平大学化工系。由于当时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曾昭抡是一位很有成就和影响力的化学家,唐敖庆渴望能在曾昭抡的指导下努力深造,于是选择了北京大学。
    人学不到一年,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唐敖庆随校南迁,人长沙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临时大学。但立足未稳,又迁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唐敖庆在长沙参加了师生赴滇旅行团。一路上脚踏草履、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历时71天,行程3000余里,终于在1938年5月到达昆明。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毅力,也进一步接触了社会,使他终身难忘。
    1938年4月28日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继承了“五四”的光荣传统,具有民主和科学的优良校风,而且名师云集。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唐敖庆除参加爱国的民主运动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1940年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助教。限于当时的条件,他无法开展科学研究,就在教学之余去物理系、数学系旁听一些名教授讲课。这期间,曾昭抡、杨石先和黄子卿在化学方面,吴大猷、王竹溪在物理方面,陈省身、华罗庚在数学方面,都给了他很大影响,从而使他具有了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这对唐敖庆从事理论化学研究**有帮助。
    1943年5月,他的未婚妻史光夏,由宜兴步行3 000里,来到昆明与他结婚,生活条件甚是困难。在系主任杨石先的帮助下,到昆明城郊一所中学兼课,生活和工作的重担没有压倒他。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
    P12-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