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光学科学的奠基人--著名科学家王大珩/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中国光学科学的奠基人--著名科学家王大珩/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 字数: 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马晓丽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6075681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大珩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中国光学科学的奠基人。他先在清华就读,后赴英国求学,学业有成,立志科学救国,其成就享誉神州。他以科学的求是精神和赤诚的爱国情怀,探索着中国光学发展的闪光之路。
马晓丽著的《中国光学科学的奠基人--有名科学家王大珩》生动再现了其刻苦专研,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目录
从清华园到留英十年
回国报效,科学家的血总是热的
祖国总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创业艰难,不改初衷
从学科科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光是宇宙之母,人类才走到今天
摘要
    从清华园到留英十年
    王大珩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
    17岁的王大珩带着简单的行李,独自站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前。他定了定神,抬头看了一眼悬挂在门楣上方的那几个出自清末要臣那桐之手的大字:清华学堂。而后微笑了一下,迈开大步走了进去。
    1932年,王大珩高中毕业报考大学。
    在父亲的支持下,王大珩一口气报考了三所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和清华大学。过了不久,报上陆续刊出了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他竟被这三所大学同时录取了!王大珩在南开大学和青岛大学都考了个靠前名,在清华大学考了个靠前5名。
    “当然要上清华大学!”父亲用不容置疑的口气断然说。
    临行前,王大珩去向父亲辞行。父亲没出来送王大珩。父亲知道从此儿子再也不需要他了。儿子上的是品质的学校,儿子今后将在品质教授的辅导下继续深造。父亲只对王大珩说了一句话:“好好学。无识无能便无以自立自强,不自立自强者必遭欺辱。此为公理。人、家、国,莫不如此。”
    王大珩从此走进了清华园。走出了在他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靠前步。
    1936年,王大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毕业时,王大珩在叶企孙先生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光学方面的论文。从表面上看,这个毕业论文似乎与王大珩后来从事光学事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它与王大珩幼年时从水碗中看到的光学现象一样,毕竟都是王大珩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点。而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往往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看起来仿佛毫无联系的点连缀起来的。
    毕业后,王大珩先是留在清华当了半年助教,后来因考上了“史量才奖学金”,就转而读研究生了。“史量才奖学金”是当时的上海《申报》老板史量才为研究生设立的,清华大学每年只给两个名额,物理系当年只有一个名额。王大珩考得了“史量才奖学金”后,立刻转到赵忠尧先生门下读核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按一般规律,王大珩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核物理学了。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王大珩理应成为一个核物理学家的。
    但是,就在王大珩专心致志地埋头于核物理学的研究时,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郊卢沟桥头,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了。这场战争把本来就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突然推进了血与火的灾难之中,它强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许许多多王大珩这样的中国人的命运。
    “七七事变”的当天,王大珩正在实验室里,与赵忠尧先生一起做一个核物理中有关中子方面的实验。这突然而至的消息,如同中子弹爆炸一般,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王大珩中止手中的实验,匆匆走出实验室后才发现,华北的天空早已阴云密布,北平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P1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