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甲午海战留英名--民族英雄邓世昌/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甲午海战留英名--民族英雄邓世昌/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 字数: 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萌//李灿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6074813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邓世昌,北洋水师名将。李萌、李灿著的《甲午海战留英名--民族英雄邓世昌》以邓世昌的成长过程为线索,以代表性的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突出鲜明的人物性格。邓世昌因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突出的英雄气概而名垂史册,书写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篇章。
目录
勤奋求学的英才
年轻有为的管带
大东沟海战义撼海天
黄海海战系忠魂
名垂青史的粤籍名将
邓世昌的爱国海防观
忠烈参天浩气长存
邓世昌航海逸闻
摘要
    勤奋求学的英才
    1849年10月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的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做“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当他携邓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入学习英语、算术。邓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极快,11岁时(1860年,清咸丰十年)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阅读英美原版书籍。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沈葆桢深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遂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同时,沈葆桢知晓要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随即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
    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并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望、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
    后学堂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当时18岁(1867年,清同治六年)的邓世昌,怀着救国的志愿,回到广州,参加考试,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届学生。船政学堂**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此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生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保结。
    P12-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