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矢志变法强国家--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矢志变法强国家--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

  • 字数: 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彬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6074868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体改革。他很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和具体的宪政方案,主张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经验,他的进步思想对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张彬著的《矢志变法强国家--戊戌变法优选者康有为》就是讲其人生经历。
目录
聪明好学  胸怀远大
刻苦读书  发奋图强
开阔视野  体悟真理
无所畏惧  挑战旧势力
著书立说  宣传思想
授徒讲学  传授知识
公车上书  力挽狂澜
创办报纸  开启民智
开通风气  变法图强
百日维新  壮志难酬
身隐囹圄  唤醒民众
流亡海外  自强不息
摘要
    聪明好学  胸怀远大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县的大族,世代习文修礼,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他的高祖以举人人仕,官至广西布政使。曾祖早年讲学于乡,有“醇儒”美称,后官至福建按察使。祖父康赞修长期担任地方教育管理官员,在广东颇有名气。
    父亲康达初博通古今,学术精湛,因病长期在家修养,他勤苦治学的精神,在康有为心目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康有为是家中的长子,家族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光大门楣,有所作为。受家中浓厚读书气氛的耳濡目染,及长辈们的谆谆教诲,他从小就深深领悟到:只有饱读诗书,立身扬名,才是人生正途。6岁时,家中请到广州吕凤简先生担任教师,在吕先生的指导下,他熟读了四书等儒家经典。他天资聪颖,博闻强记,读书又十分刻苦,因此吕先生对他格外喜欢。一次,叔伯们想试试他的才气,出“柳成絮”三字让他应对,他脱口而出“鱼化龙”。不但对仗工稳,而且器度非凡,表现出宏伟志向,引起大家一阵感叹,连称:“此子终非池中物也!”
    1868年2月,康达初因病去世。临终前告诫康有为,要“立志苦学,孝敬尊长,友爱姊弟。”未满10岁的康有为牢记父亲遗训,一心要成为显亲扬名的有用之才。他跟随祖父住在连州官舍,日夜苦读。祖父热心指导他读书,教导他熟读儒家经典,领会其中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阅读史书,通鉴古今变化大势;揣摩诗文义法,掌握著述之道。祖父不但经常给他讲学,还常常教导他胸怀大志,立身扬名,报效国家。在官舍里,他看到过清政府发到各地的报纸,对国家大事有了一些了解。对当时政界名人的事迹,他十分羡慕,决心做匡世济民的英雄。祖父康赞修喜欢游览,常带着康有为登临家乡附近名胜。祖孙二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爱国豪情。这样的壮游开阔了康有为的胸襟,扩大了他的视野。在祖父的影响下,他志向远大,开口必称“圣人”,因此,同学们把圣人二字与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他为“圣人为”。
    刻苦读书  发奋图强
    1873年,康有为参加乡里的社学考试,写出6篇文章。在百余篇密封的考卷中,考官选中15篇,他的6篇全部人选,其中名居前3篇竟全是他的试卷。在作诗考试中,他的诗也获得靠前名。由此康有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877年,康赞修老先生在救灾中殉难,20岁的康有为回到家乡继续读书。据说他每天早晨取出一批书,放在桌上,用一把锋利的锥子,猛力一扎,扎穿几册,当天就必须看完几册,不读完这些书,决不休息。他治学有种求真求实的执拗精神,总要从中琢磨出自己的体会来。
    为了进一步充实提高自己,他到家乡附近江山镇的礼山草堂拜名儒朱次琦为师,继续求学。朱次琦教学强调将品德修养与经学、文学、史学等传统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位行为刚正,学术精湛的理学大师。他的言传身教,改变了康有为的人生道路。在礼山草堂,康有为下苦功夫系统研究儒家典籍和孔子的思想体系,研究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并广泛涉猎《楚辞》、《文选》、《杜诗》等文学作品,学业日进。他读书善于思索而不盲从,有一次甚至因对唐代大学者韩愈的评价不同,而与朱次琦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经三年刻苦学习他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功底,使过去所学融汇贯通,具备了治学的大家气度。
    P12-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