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历史的丰碑

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历史的丰碑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刘学铭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6076596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学铭编著的《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历史的丰碑》讲述了爱因斯坦的生平经历。爱因斯坦是美籍犹太人,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并且详细的介绍了他一生中许多伟大事迹,被公变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历史的丰碑》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之一。
目录
物理学园地的“两朵奇葩”
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
一个离经叛道的圣人
命运的嘲弄
仇恨之箭射向犹太学者
艺术家的模特儿
孤独、沉默、宁静
宇宙是完美的
是个人的悲剧,还是科学的悲剧
宽宏博大的哲学家
一颗永不陨落的巨星
摘要
    爱因斯坦12岁时,得到了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读高中时,家里的工厂破产了,全家迁到意大利,但父亲却让他一人留在德国完成学业。独自留在教学方法枯燥而机械,教学内容单调而乏味的学校里,使他感到孤独与不快。
     有一天,教师来看他,并告知他离校。当时他高兴极了,颇有一种解脱之感,竞徒步来到意大利北部的父母居住地。在接连的几个月,他时而登山爬岭,游乐于山石木草之间,时而埋头于课外读物,沉湎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那一段无忧无虑的任性而又愉快的生活,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但是,父亲的生意的再度失败,迫使他不得不结束那种自在逍遥的生活,他得考虑自己长远的升学就业问题。
     当时他还没有中学毕业文凭,多数大学都不肯接受他。只有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例外,该校不要求中学毕业文凭,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合格者便可入学。因此,爱因斯坦决定报考该校。当时他只有16岁,比一般考生的平均年龄小两岁。由于他没能系统地读完中学课程,在生物和语言方面,缺乏正规的训练,因此,尽管他在数学和自然科学其他方面的考试成绩很出色,但是考官们仍不无遗憾地建议他,先取得一张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考。
     他接受了考官们的劝告,进入瑞士小城镇奥劳的一所中学就读。这所学校不像德国中学那么刻板,气氛很活跃。第二年他便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但是,爱因斯坦绝不是按部就班听课、安分守己学习的大学生,遇有情绪低落和教师讲授不如意时,他便逃课。他的数学教师对他的评价是:“他聪明……却是一只懒狗。”
     其实,爱因斯坦并不懒,当他不在课堂时,不是独自进实验室做实验,便是埋头研究麦克斯韦、亥姆霍兹和其他物理大家的著作。由于平时缺课太多,临近考试时他不得不从好友格罗斯曼那儿借来听课笔记,死记硬背一番,才能通过考试。后来,当他回顾这段痛苦的经历时,深恶痛绝地说:“毕业后几乎有一年的时光,我甚至不可能思及任何科学的东西。”
     这种与科学创造思维几乎相隔绝的教育方式,对培养人才究竟起什么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很想成为一位教授的助手,但由于他平时不合群的孤独天性,使他成了一个被遗忘甚至被遗弃的人。他花几个月的时间写履历,找门路,到处求索,却处处碰壁,没人肯接受他。他曾做过一个时期的代课教师,但因讲授的内容不合要求,不久又被辞退了。那是他一生中的艰难无望和暗淡无光的时期,他的生活热情降至大力度优惠点。
     这个时期,如果他对物理学的兴趣稍有动摇的话,那么为了谋生计,他会离开物理学的。但是他对物理学的热爱根深蒂固,尽管命运不济,屡遭抛弃,他还是写了第一篇文章,发表在1901年《物理年鉴》上。
     P18-P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