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史学的圭臬(司马迁)/历史的丰碑

中国史学的圭臬(司马迁)/历史的丰碑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黄中业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6076152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汉武盛世 太史世家
童年耕牧 受学名师
二十漫游 奉使侍从
先父遗嘱 继任太史
制定新历 始著史记
触怒武帝 李陵之祸
忍辱负重 报任安书
史家绝唱 无韵离骚
摘要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时势造英雄”。如果说,汉、唐二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盛世,在唐代的盛唐年间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么,在汉武帝的汉代盛世,所产生的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则是司马迁。无数的历史事实表明,是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批批的伟大历史人物。像司马迁这样一位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目前享有崇高地位的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如果不把他同所处于的时代联系起来,使他“回归”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之中,我们又怎能认识和理解他所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呢?战国中期大思想家孟轲所说的“知人论世”原则,是根有道理的。
    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卒年与汉武帝的卒年大致相同。汉武帝在位期间的西汉王朝,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我们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目前**个少见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然而,秦始皇特别是秦二世的暴政,使广大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终于在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怒火,埋葬了秦王朝。接着而来的是长达5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垓下打败项羽,同年10月在定陶即皇帝位,建立了中国历目前的西汉王朝。
    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连年的战乱,受难*为深重的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西汉建国之初,面临着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北方匈奴不断骚扰、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局面。刘邦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目睹了秦王朝因施行暴政二世而亡的事实,对于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有着深切的体会。为了实现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刘邦面对着汉初的严峻形势,制定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宽刑惠民的施政方针,把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奉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继刘邦之后的西汉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坚定不移地执行刘邦所制定的政策,使西汉王朝在政治上得到了安定,经济上得到了恢复,学术文化上也颇有起色,这就是史书上所大加称道的“文景之治”。从刘邦即皇帝位到汉景帝刘启逝世,首尾62年。这62年中,西汉王朝解决了铲除异姓诸侯王、粉碎吕氏篡权、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在政治局面上安定下来,同时在社会经济方面,也取得了恢复和发展。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对汉武帝即位之初的经济形势有如下一段生动的描绘。他写道:
    自汉代建国到武帝即位之初的70年间,国家无事。除非遇到水旱灾害,都是人给家足,丰衣足食,都鄙仓廪中积满了粮食,国家的府库中存有余财。京师钱府中的钱,累百巨万;国家太仓中的积粟也因太多而暴露在仓外,年久腐败而不能食用。    P12-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