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

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

  • 字数: 29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春莉,吴正宪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85207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预设与生成)》具体的结构安排是:第一篇问题篇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在回答的时候给出理论的指导,然后举例说明。第二篇案例篇按年级、核心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梳理出一些核心概念错例分析过程,以及教学设计中如何考虑预设、如何考虑生成。第三篇教学设计篇这部分内容要体现第一篇里提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教师教学设计的促进用,呈现的是一些优秀的教案及点评。《错例分析》中的教案要求对于新授课、讲评课提供课堂练习题和后测题中学生错误的分析,另外还涉及一些练习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的教案,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张春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吴正宪,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数学室主任,北京教科院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
目录
总论
第一篇问题篇
问题1:什么叫作预设?
问题2:什么叫作生成?
问题3:预设对于教学有什么作用?
问题4:教学中为什么要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问题5: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两者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问题6:课程生成的途径有哪些?
问题7:面对学生的生成,教师该怎样做?
问题8:如何处理意外的生成?
问题9:怎么做预设?
问题10:课堂上提问要注意什么?
问题11:怎样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12:怎样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
问题13:怎样提问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
问题14:怎样的追问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15:如何把握追问的时机?
问题16:什么情况下不适宜追问?
问题17:我们的教学需要什么样的追问?
问题18: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应如何追问?
问题19:追问的主体一定是老师吗?
问题20:怎样发挥教师在课堂调控上的教学智慧?
问题21:如何通过评价语言和手段促进教学?
问题22:如何处理好尊重学生与课堂效率之间的关系?
问题2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24: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提问和追问?
问题25: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第二篇案例篇
一、精心的预设,保证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探究方向合理,方法策略多样化
比号≠冒号——在日常教学中的思维课
青蛙究竟有几条腿
培养学生验证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思维,怎么读懂?——“多边形的面积”案例
二、精彩预设,认知层次渐进性
国王的数字法令
好玩又需要的计算
别把“O”挤扁了!——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我的“老师”——一道数学题给我的启示
妈妈和压岁钱
让直线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棒不够了,怎么办?
看看你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三、体现出对生成的尊重、生成的个性化
听懂学生的每一句话
“先”字当头炮!
老师,这样做真的可以!!
读懂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是四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三?
早到的“倒数”
四、生成的精彩、生成的巧妙利用、引导、点拨和提升
美丽的错误
老师,我的方法更合适!
小算盘,大用处
为什么不选它?——利用“错误”提升,深挖教学资源
这里找得到吗?
抓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
学生答题引导
为什么还要除以2?
第三篇教学设计篇
11~20各数的认识
回到原来
倍的认识
货比三家
小数的意义
看图找关系
问题解决
认识四边形
平移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边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圆柱的认识
统计
可能性
统计的应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