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
字数: 75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刘绍贵
出版日期: 2015-07-01
商品条码: 9787535786821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4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28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由中药专家主编。
◎集常用中草药版权850余种,并记混淆品850余种,总计1700余种,配置彩色药图800余幅。
◎展现了800余幅形状逼真的原创中草药彩图,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大众辨识中草药的真伪优劣,提供了真实的判断依据,
◎每味药既标注正名,又记常用别名或俗名,且重点记叙了
内容简介
本部著作将以从业50余年的知名中药药学专家刘绍贵先生的鉴别经验为线索,以现行药典和炮制规范为准绳,以临床常用的千余种中草药为收录范围,以突出经验鉴别与品种质量标识为主。本书体例将按功能分为21大类,每药下设概述、性状鉴别、品规与质量标示、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记等项。性状鉴别栏目突出记叙不同品种、野生与栽培品种、主要混伪品种的经验鉴别特征,并附对照彩图。
作者简介
刘绍贵,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药师,教授,湖南省知名中药药学专家,主编及主审“常用中药饮片原色图谱”等中药类专著10余部。
目录
章 解表药 一、 辛温解表药002 麻黄002 桂枝003 荆芥(附: 荆芥穗)003 防风004 白芷005 羌活006 藁本007 细辛008 生姜(附: 姜皮)009 紫苏(附: 紫苏叶、 紫苏梗、 全紫苏、 紫苏蔸)010 苍耳子(附:苍耳虫)010 香薷011 辛夷012 鹅不食草013 葱白013 胡荽(附: 胡荽子)014 芸香草015 罗勒015 二、 辛凉解表药016 薄荷016 牛蒡子(附: 牛蒡子根)017 柴胡017 葛根(附: 葛花)019 升麻020 桑叶021 菊花021 蝉蜕023 蔓荆子023 木贼024 西河柳025 浮萍026 淡豆豉026 蕤仁 027 一枝黄花027 落新妇028 大头陈028 桉叶029 第二章 清热药 一、 清热泻032 石膏(附: 熟石膏)032 寒水石033 知母033 栀子034 芦根035 天花粉036 淡竹叶(附: 竹叶)037 夏枯草037 决明子038 青葙子039 密蒙花040 谷精草(附: 谷精珠)040 茺蔚子041 夜明沙042 望月沙042 西瓜霜(附: 西瓜、 西瓜皮)043 鸭跖草043 竹叶卷心044 熊胆044 蛇胆045 王瓜根046 二、 清热燥湿药047 黄芩047 黄连048 黄柏049 龙胆050 苦参052 三颗针052 功劳木053 白鲜皮053 苦豆子(附: 苦豆草、 苦豆根)054 积雪草055 水飞蓟055 菊苣056 三、 清热凉血药056 水牛角056 地黄057 玄参058 牡丹皮058 赤芍060 紫草061 肿节风062 大青盐062 四、 清热解毒药063 金银花063 连翘(附: 连翘心)064 板蓝根(附: 南板蓝根)064 大青叶065 青黛066 蒲公英067 鱼腥草067 野菊花068 紫花地丁069 败酱草070 半枝莲070 半边莲071 白花蛇舌草072 千里光073 穿心莲073 大血藤074 白英075 龙葵075 冬凌草076 山豆根076 北豆根077 射干078 马勃079 木蝴蝶080 青果081 猫爪草081 天葵子(附: 紫背天葵)082 土茯苓083 山慈菇083 金果榄084 金荞麦085 荞麦七085 大青根086 岗梅086 重楼087 拳参088 白头翁089 委陵菜090 秦皮090 马齿苋091 鸦胆子092 马蔺子093 紫荆皮093 鸡骨草094 凤尾草094 地锦草095 辣蓼草096 六月雪096 黄药子097 白药子098 红药子098 白蔹099 三叉苦099 四季青100 杠板归101 漏芦101 羊蹄102 青叶胆103 水杨梅103 火炭母104 翻白草104 朱砂根105 罗锅底105 土牛膝106 臭牡丹106 牛至107 马兰108 百两金108 荠菜109 苦木109 胆木110 了哥王110 鬼针草111 大驳骨丹111 大飞扬草112 小飞扬草112 爵床113 虎耳草113 仙人掌114 长春花115 金莲花115 石上柏116 葫芦茶116 石龙芮117 酢浆草117 苎麻根118 白背叶119 黄藤119 菥蓂119 救必应120 蓍草120 吕宋果121 金丝桃121 贯叶金丝桃122 翼首草122 金盏银盘 123 扶桑叶123 泡桐花124 水翁花124 乌蔹莓125 千屈菜125 树舌126 山香圆叶126 八角莲127 当药127 土贝母128 人中黄128 五、 清退虚热药129 青蒿129 地骨皮130 白薇130 银柴胡131 胡黄连132 枸骨叶133 第三章 泻下药 一、 润下药136 火麻仁136 郁李仁136 亚麻子137 二、 攻下药138 大黄138 芒硝140 番泻叶141 芦荟(附: 芦荟叶、 芦荟花)142 蓖麻子143 三、 峻下逐水药143 甘遂143 京大戟144 红大戟145 芫花145 牵牛子146 千金子147 巴豆147 商陆148 蝼蛄149 石龙子150 蟋蟀150
摘要
样 章
麻黄,亦名龙沙、卑相、麻王、麻青根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草质茎。主产山西、甘肃、河北等地。
【性状鉴别】药材呈细长圆柱形,茎节明显,节上有细小膜质鳞叶,茎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多粗糙,有细纵棱节。有的带少量木质茎。质脆,易折断。饮片多切寸段或咀段,切面外层淡绿色或黄绿色,髓部红棕色,粉性,直径多为1~2mm。气微香,味微苦涩。但草麻黄少分枝,木质茎少,有细长脊棱,节明显;中麻黄分枝较多,常带较多木质茎,直径略粗,可达3.5mm,细纵纹粗糙,触之糙手;木贼麻黄茎多分枝,常带灰棕黑色的长木质茎,触之多无糙手感。多切为寸段,或制成绒,或蜜炙入药。(图1-1)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茎色淡绿、手拉不脱节、折断时有细粉飞出、内心充实有朱砂点、味苦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及鞣质、挥发油等。具有发汗、止咳、平喘、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利尿、中枢兴奋等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肌肉收缩与代谢的影响。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喘咳证、皮肤瘙痒证、风水证、寒邪凝滞经脉诸证。黄疸、小儿遗尿、风寒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常可辨证配伍用之。
【用法用量】发汗解表,散寒通滞,利水消肿多用生麻黄;平喘止咳多用蜜炙品;小儿、老人及体虚之人多用麻黄绒或蜜炙麻黄。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①本品可致不良反应,并涉及心脑血管、神经、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如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血压升高、胸闷、心悸、气促、烦躁不安、汗出、头痛、失眠等,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和心室纤颤而死亡。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及肾虚喘咳者忌用。高血压、失眠、烦躁易怒者慎用或忌用。老人及体虚者慎用。③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g。④本品与强心苷类药、肾上腺素类药、吩噻嗪类药、氨茶碱、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抗生素、部分降压药等化学药物有配伍禁忌。⑤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
【附记】混伪品包括以下几种。①丽江麻黄:主产云南、贵州等地,为同科植物丽江麻黄的茎枝,呈长圆柱形,较粗壮,有较粗深的明显纵沟纹,节间较长,达2~6cm,节上具膜质鞘状叶。②膜果麻黄:为同科植物膜果麻黄的茎枝,茎表面棱脊不甚明显,较浅细,节间较长,可达6cm,鳞叶二裂,有时茎卷曲。③藏麻黄、单子麻黄、矮麻黄等同科植物的茎枝,在少数地区亦当习用品用。④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干燥全草,在个别地区伪充麻黄入药,应注意鉴别。
桂枝,亦名柳桂、桂咀、桂尖、嫩桂枝。载《神农本草经》。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主产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鉴别】枝条圆柱形,有分枝,很细枝略呈四棱形,直径2~9m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叶痕、芽痕及细点状皮孔,较粗枝皮部作环状横裂,细枝皮部易剥落而露出红棕色木部,髓部略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甘,微辛,皮部味较浓。饮片多横切成厚薄不一的片或小咀段,皮部棕红色,可见一条浅色环带,木部较宽,淡黄色,中心髓部棕红色。(图1-2)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枝条嫩细均匀、色棕红、气香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莰烯、苯甲醛,β-榄香烯,β-荜澄茄等。具有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改善心功能及微循环等作用。
【功效主治】散寒解表,温经通阳,祛风除湿。用于风寒表证、胸痹心痛、风寒湿痹证、脾肾阳虚所致的痰饮水肿。即风寒感冒见汗出、恶风或无汗者;冠心病见胸闷、胸痛、心悸者;风寒湿所致关节炎、肢节酸痛者;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属寒凝经脉者;痰饮、水肿因阳虚、气化不足所致者均可配伍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入汤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用量过大,可出现汗多、疲倦、四肢乏力、心慌心悸、头晕眼胀、咽干口渴、尿少或尿道灼热等不良反应。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或慎用。有咯血、吐血、衄血等出血倾向者忌用。③处方用量一般应控制在10g以内,年老体弱者应减量。
荆芥,古名假苏、姜芥,亦名鼠蓂、稳齿菜、郑芥、四棱杆蒿等。载《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当代多数本草著作均将其归入辛温解表药,但有少数著作将其归入辛凉解表药。
【性状鉴别】全长可至100cm,茎上部有分枝,方柱形,直径2~4mm。表面多为淡黄绿色或淡紫色,部分较嫩的新货上部为浅绿褐色,被短柔毛,下部为浅紫色。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茎多中空,叶对生,多已脱落。气香特异,味微涩而辛凉。多切为咀段,或经炒炭后入药。(图1-3)
【品规与质量标示】传统商品规格有荆芥全草、荆芥梗与荆芥穗3种,均为统货,一般认为江苏太仓及江西吉安所产品质为良。出口商品每1~1.5kg扎成小把,分装成包,外套麻布,每件净重50kg,质量辨识多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味凉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胡薄荷酮、薄荷酮等,以及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尚含黄酮类。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及抗病原微生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皮肤过敏等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消疮止痒,止血,祛风解痉。可用于风寒与风热表证、头痛头晕、眼科疾患、咽喉疾病、痘疹、疮疡及皮肤病,还可用于多种出血、鼻渊疾患。外感风邪所致的痉证,以及带下、小便不通等病证。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荨麻疹、疮疡疖肿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亦可入丸﹑散。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外用适量,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胸闷、烦躁、全身瘙痒、皮肤潮红及轻度腹痛等过敏反应。有的在服用荆芥后进食鱼虾类食物或猪血,引起上吐下泻、口唇青紫等反应。久服可致口渴。②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表虚有汗者忌用。③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与鱼类和驴肉等食物同用。
【附药】荆芥穗:即荆芥的花穗。在北方地区常将其老的花穗单独采摘后晒干,称荆芥穗,其轻宣疏散之力较荆芥大。(图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