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少年维特的烦恼(精)/企鹅经典

少年维特的烦恼(精)/企鹅经典

  • 字数: 8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德)歌德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215718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期很重要的一部著作,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一股“维特热”,并很快成为靠前部具有重大靠前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回报,因为她已与维特的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的境地,他毅然离开此地,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以便得到解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经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出生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大学时学习法律,当过短时期的律师。年轻时曾经梦想成为画家,但在看到有名画家的作品时,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于是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诗剧《浮士德》、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长篇小说《亲和力》和自传《诗与真》等。《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的成名作。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叛精神。
目录
第―编
第二编
编者致读者
导读
摘要
    七月一日
    一个病人多么需要绿蒂,我自己这颗可怜的心已经深有所感;它比起一个呻吟病榻者来,情况还更糟糕些。绿蒂要进城几天,去陪一位生病的夫人;据医生讲,这位贤惠的夫人离死已经不远,临终时刻,她渴望绿蒂能待在自己身边。
    上个礼拜,我曾陪绿蒂去圣××看一位牧师;那是个小地方,要往山里走一个小时,我们到达的时候已快下午四点了。绿蒂带着她的第二个妹妹。我们踏进院中长着两株高大的胡桃树的牧师住宅,这当儿善良的老人正坐在房门口的一条长凳上,一见绿蒂便抖擞起精神,吃力地站起身,准备迎上前来,连他那树节疤手杖也忘记使了。绿蒂赶忙跑过去,按他坐到凳子上,自己也挨着老人坐下,一次又一次地转达父亲对他的问候,还把他那老来得的宝贝幺儿――个肮脏淘气的小男孩抱在怀中。她如此地迁就老人,把自己的嗓门提得高高的,好让他那半聋的耳朵能听明白她的话;她告诉他,有些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人不知怎么一下就死了;她称赞老人明年去卡尔斯巴德的决定,说洗温泉浴对身体大有好处;她声称,他比她上次见着时气色好得多,精神健旺得多――如此等等。威廉,你要能亲眼目睹才好呢。这其问,我也有礼貌地问候了牧师太太。老爷子真是兴致勃勃,我只忍不住夸赞他那两株枝叶扶疏、浓荫宜人的胡桃树几句,他便打开了话匣子,尽管口齿不灵,却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这树的历史来。
    “那株老树是谁种的,”他说,“我们已不知道了;一些人讲这个牧师,另一些人讲那个牧师。靠后边这株年轻点的树,它和我老伴一般大,今年十月就满五十喽。她父亲早上栽好树苗儿,傍晚她就下了地。他是我的前任,这株树对他真有说不出的珍贵,而对我也一点儿不差。二十七年前,当时我还是个穷大学生,靠前次踏进这座院子就看见我妻子坐在树荫下的栅木上,手中干着编织活计……”
    绿蒂问起他的女儿,他回答,和施密特先生一起到草地上看工人们干活儿去了。说完,他又继续讲起自己的故事来:他的前任及其闺女如何相中了他,他如何先当老牧师的副手,后来又继承了他的职位。故事不久就讲完了,这当儿牧师的女儿正和那位施密特先生穿过花园走来。姑娘亲亲热热地对绿蒂表示欢迎;我必须说,她给我的印象不坏,是个体格健美、生气勃勃的褐发女郎,和她一起住在乡下大概会很快乐的。她的爱人呢(须知施密特先生是立刻就这样自我介绍的),是个文雅然而却沉默寡言的人,尽管绿蒂一再跟他搭腔,他却不肯参加我们的谈话。很令我扫兴的是,我从他表情中隐隐看出,他之不肯轻易开口,与其说是由于智力不足,倒不如说是由于性情执拗和乖僻。可惜后来这点是再清楚不过了;当散步中弗莉德里克和绿蒂偶尔也和我走在一起的时候,这位老兄那本来就黝黑的面孔更明显地阴沉下来,使绿蒂不得不扯扯我的衣袖,暗示我别对弗莉德里克太殷勤。我平生很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折磨了,尤其是生命力旺盛的青年,他们本该坦坦荡荡,乐乐呵呵,实际上却常常板起面孔,把仅有的几天好时光也彼此给糟蹋掉,等到日后省悟过来,却已追悔莫及。我心头不痛快;因此傍晚,我们走进牧师住的院子,坐在一张桌旁喝牛奶,当话题转到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上来的当儿,我便忍不住抢过话头,激烈地批评起某些人的乖僻来。
    “我们人呵,”我开口道,“常常抱怨好日子如此少,坏日子如此多;依我想来,这种抱怨多半都没有道理。只要我们总是心胸开阔,享受上帝每天赏赐给我们的欢乐,那么,我们也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旦到来的痛苦。”
    “不过我们也无力接近控制自己的感情呀,”牧师太太说,“肉体的影响太大了,一个人要身体不舒服,他到哪儿也感到不对劲儿的!”
    我承认她讲得对,但继续说:
    “那我们就把性情乖僻也看成一种疾病,并且问是不是有办法治它呢?”
    “这话不假,”绿蒂说,“我至少相信,我们自己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有切身的体会:每当什么事使我厌烦,使我生气,我便跑出去,在花园里来回走走,哼几遍乡村舞曲,这一来烦恼就全没了。”
    “这正是我想讲的,”我接过话头道,“乖僻就跟惰性一样,要知道它本来就是一种惰性呵。我们生来都是有此惰性的,可是,只要我们能有一次鼓起勇气克服了它,接下去便会顺顺当当,并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愉快。”
    弗莉德里克听得入了神;年轻人却反驳我说,人无法掌握自己,更甭提控制自己的感情。
    P27-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