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底两万里(精)/企鹅经典

海底两万里(精)/企鹅经典

  • 字数: 259.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215711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岁纳克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夸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奇异幻想的巨匠”和“很惊人的科学预言家”。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首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便一炮打响,引起轰动。代表作为《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想象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引人入胜。
目录
第―部
第二部
导读
摘要
    二  赞成和反对
    这些事件发生时,我刚从美靠前布拉斯加州一次劣质土地科学考察后归来。我是作为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编外教授,由法国政府派来参加这项考察,负责搜集珍贵标本,在内布拉斯加州待了六个月之后,约在三月底来到纽约。动身回法国定在五月初。在此期间,我忙于整理我那些矿物、植物和动物标本,这时发生了“斯科蒂亚号”的事件。
    我对当下这个问题了如指掌,我怎么会不是这样呢?我反复看过欧美的所有报纸,却仍然不甚了了。这个秘密令我困惑。我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从一个特别摇摆到另一个特别。其中定有缘由,这是不容怀疑的,怀疑者受到邀请,去亲自触摸“斯科蒂亚号”的伤口。
    我到达纽约时,这个问题正闹得热火朝天。浮岛、难以觉察的暗礁的假设,得到几个缺乏的人士支持,被有效抛弃。实际上,除非这个暗礁在肚子里有一部机器,否则它怎么能以这样惊人的速度移动呢?
    同样,存在一个漂浮的船体、一个巨大漂浮物的说法也被推翻了,原因始终是实际移动速度太快。
    于是,这个问题只剩下两个可能的答案,由此产生两派截然不同的拥护者:一方认为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方认定是动力异常强大的“潜水”艇。
    但是,后一种假设纵然可以接受,却抵挡不住在两大陆进行的调查。个人掌握这样一部机械装置,不太可能。他在哪儿、什么时候建造的?秘密建造是怎样进行的?
    唯有政府才能拥有破坏力如此强大的机器,在人们殚精竭虑增强战争武器杀伤力的灾难时代,有个国家瞒着其他国家研制这种可怕的武器是可能的。沙斯波枪之后是鱼雷,鱼雷之后是潜水撞锤,然后是一对抗。至少,我想是如此。
    可是,一种战争武器的假设,在各国政府的声明面前不攻自破。由于关系到公众利益,越洋往来可能为此遭灾,各国政府的坦率不能受到怀疑。再说,建造这样一艘潜水艇怎会逃过公众的眼睛呢?在这种情况下保守秘密,对个人来说十分困难,而对一切行动都受到强大对手坚持不懈地监视的国家,就更断然做不到。
    因此,在英国、法国、俄罗斯、普鲁士、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甚至土耳其进行过调查以后,海面下的高压水枪的假设很终被否决。
    于是怪物重新浮上水面,尽管不断有冷嘲热讽,小报就此对它进行讥讽,顺着这个思路,不久想象力发展到一种神奇鱼类的更加荒诞的梦呓。
    我到达纽约以后,好些人赏脸向我咨询众说纷纭的这个现象。我在法国发表过一部两卷四开本的著作,书名是《大洋深底的秘密》。这本书学界深为看重,我成了博物史这个相当模糊的领域里的专家。我的见解也就受到征询。只要我能否认此事的真实性,我便保持保证的否定态度。但不久,我被逼到墙角,不得不明确说清楚。《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催促“巴黎博物馆尊敬的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发表一下看法。’  我行动起来。因为不能沉默,我说话了。我从各个方面,从政治上,从科学上,论说这个问题,这里我将一篇在四月三十日《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的内容充实的文章摘录如下。
    “因此,”我写道,“在逐一研究过各种假设之后,所有其他设想都加以排除了,就必然承认存在一种力量极其强大的海洋动物。
    “大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探测器达不到那里。深不可测的海底会发生什么?有什么生物能在海面下十二至十五海里处生存呢?这种动物的构造如何?人们几乎不能推测。
    “但是,解决这个提给我的问题,可以运用两难推理的形式。
    “要么我们了解生活在我们星球上千殊万类的生物,要么我们并不了解。
    “如果我们不全了解,如果大自然在鱼类方面对我们还存在秘密,那么,承认存在新种甚至新属类的鱼或鲸鱼,就是可以欣然接受的了;它们的构造基本上‘适宜于待在泥坑’,待在探测器测不到的底层中,出了什么事,一时兴起,要么可以说出于任性,使它越过长距离回到大洋的表面。
    “相反,如果我们了解所有的生物,那就必须在已经分类编目的海洋生物中,寻找我们议论的动物,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承认存在一种巨大的独角鲸。
    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