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国演义》传统文化事象的多视角英译研究

《三国演义》传统文化事象的多视角英译研究

  • 字数: 2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汪世蓉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561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汪世蓉著的《三国演义传统文化事象的多视角英译研究》共分六章。靠前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目标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论文框架等。第二章,多元开放的翻译批评体系建构。主要介绍本翻译批评的主体、客体和参照系;并对描述翻译学、生态翻译学视阈下《三国演义》两个全英译本进行总体宏观比较;对本书翻译批评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述。第三章,《三国演义》军事文化的英译研究。具体研究三国时期的军事科技、兵器以及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法谋略在三国故事里的具体应用等信息的英译情况;具体分析两个全英译本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理由和对文化传播的效果。第四章,《三国演义》民俗文化的英译研究。主要包括汉英服饰、饮酒、嫁娶、丧葬等民俗文化的对比分析;两译本中相关具体实例的“语言、文化、语用”三维转换方式的解析;两译者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理由和效果评析。第五章,《三国演义》成语的英译研究。主要内容为汉英成语对比分析;对描写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的成语在两译本中具体的“三维”转换方式的实例解析;两译者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理由和效果评析。第六章,结语。主要讨论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价值。对《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模式、翻译原则和翻译效果进行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对不同类型文化事象的英译标准、原则、策略等提出建议,建立文化翻译模式;并探讨本研究对翻译教学和译者培训的启示;分析本研究的不足和对后续研究的设想。
作者简介
汪世蓉(1974——),女,土家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08年到冰岛大学访学1年。长期从事《笔译理论与技巧》、《翻译学》等翻译课程教学工作,并一直致力于文化翻译、英汉对比相关研究。主编翻译教材1部,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其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 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 研究的实用价值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 《三国演义》英译研究现状
二 《三国演义》英译研究述评
三 文化事象翻译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四 《三国演义》文化事象英译研究现状和趋势
第四节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难点
第七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多元开放的翻译批评体系建构
第一节 翻译批评的视野和框架
一 批评的主体
二 批评的客体
三 翻译批评的参照系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两译本的翻译生态环境对比描写
一 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二 出版机构
三 目标读者群
四 译者的翻译目的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三国演义》军事文化的英译研究
第一节 英雄人物的兵器
第二节 军事科技
第三节 兵法谋略
第四节 两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一 文化翻译原则和策略
二 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三 罗慕士的选择
四 邓罗的选择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三国演义》民俗文化的英译研究
第一节 英雄的服饰与行头
一 诸葛亮的服饰
二 吕布的服饰
三 两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第二节 流溢的酒香
一 饮酒的方式与礼俗
二 两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红白喜事
一 嫁娶
二 丧事
三 两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三国演义》成语的英译研究
第一节 汉语成语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两译本中成语的三维转换
一 描写人物的成语
二 描写环境的成语
三 描写情节及其他的成语
第三节 两译者的适应性选择
一 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因素
二 文化事象的翻译策略
三 罗慕士的选择
四 邓罗的选择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性质
一 本研究是一项以文本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翻译个案批评研究
二 本研究是一项狭义的描述性文化翻译研究
第二节 本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一 罗慕士“全景再现”式的文化翻译模式
二 邓罗“点滴渗透”式的文化翻译模式
三 建立旨在“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翻译模式
四 本研究对翻译教学带来的启示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