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研究

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研究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玉亮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494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内涵、本质规定及理论基础;研究了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基本模式,提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过程的研究,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的特征与规律;建立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措施。归总而言,本书回答了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如何认识、如何发现、如何评价、如何导控等一系列问题。能够为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作者简介
张玉亮,1981年生,山东临沂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应急知识中原行宣讲团成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网络舆情与政府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与政府创新。先后主持、参与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合著《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概论》、《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与模式创新》等学术著作6部;在《中国行政管理》、《学术探索》、《情报杂志》、《情报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与述评
一相关文献检索收集情况
二国外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三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关注层面
四深化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研究的总体构思与方法
一研究总体构思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多维透视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理论界定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内涵分析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主要特征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传导主体及原因
第二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本质规定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工具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是一个自组织混沌系统
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第三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现实功能
一推进政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和谐府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三提升政府形象的现实依据和基本动力
第三章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第一节致力于彰显个人自由核心价值的自律导控模式
一美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自律导控模式的基本状况
二加拿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自律导控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自律导控模式的简单评价
第二节力求个体自律与国家调控相协调的均衡导控模式
一欧洲部分国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均衡导控的主要做法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均衡导控模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凸显政府强制介入作用的东亚导控模式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东亚导控模式的实践措施
二东亚导控模式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分析
第四节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实践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一树立正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理念
二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国情
三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的法制化进程
四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和道德引导辅助导控机制
第四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过程与传导规律研究
第一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样本的遴选
一研究时间的确定
二样本事件的初选
三问卷调研与样本事件的确定
第二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样本的情景描述
一袁厉害事件
二郑州“房妹”事件
三河南周口平坟事件
四陕西“房姐”事件
五陈庆霞事件
六赵红霞事件
七李天一事件
第三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的波动特点与传导周期划分
一均衡期
二需求增长期
三供需激化期
四供给加强期
五再均衡期
第四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中主体敏感性分析
一性别分析
二年龄分布
三职业分布
四学历分布
第五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中地区活跃度考察
一突发事件始发地网络舆情信息流活跃度很高
二经济发达地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波动较大
三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活跃性较低
第五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分析与指数评价研究
第一节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注意问题
一以政府发展规划为指导
二正确定位评价的价值导向
三科学选择评价指标设计工具
四处理好评价指标时代性与稳定性、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关系
第二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UML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一UML的原理与方法分析
二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构架模型的构建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体系结构类图分析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的解释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测
第三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分析与建构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的原因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第四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实证评价与结果分析
一评价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评价指标数据的计算
三评价结果获得与分析
第六章面向优化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对策研究
第一节以开放、包容、竞合、创新的理念推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
一开放理念
二包容理念
三合作理念
四创新理念
第二节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机制创新
一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法律机制创新
二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主体机制创新
三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监控与预警机制创新
四着力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传导主体自我管理机制创新
第三节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保障体系
一不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与安全恢复机制
二切实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的信息通报与透明化机制
三畅通正式体制内突发事件民意收集与回馈通道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矫正与平衡恢复机制
第七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主要研究成果及相关结论
第二节进一步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