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秦腔史话

秦腔史话

  • 字数: 7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杨云峰 著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7429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秦腔诞生于陕西关中一带,享誉西北,流播全国,曾经影响了梆子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被誉为梆子戏鼻祖。杨云峰著的《秦腔史话》是一本讲述秦腔发展历史的通俗读物。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简要叙述了明代中叶以后陕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对于秦腔产生的影响,秦腔的表演个性与唱腔特点,在秦腔发展目前卓有成就的表演团体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等等,对2l世纪秦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也做了精到的分析。
作者简介
杨云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有名戏曲理论家、戏曲评论家。主要从事陕西地方戏剧秦腔的研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目录

一遥远的遗响——秦腔源流概说
1.秦腔形成的历史条件
2.从民间走向庙堂——秦腔的出现与盛行
二越敲越响的梆子——秦腔的表演个性与唱腔特点
1.秦腔的演唱音乐
2.秦腔的声腔特色
3.秦腔的剧本结构
4.秦腔的剧目传承
5.秦腔的行当角色
6.秦腔各行当的独门绝技
7.秦腔的节奏与乐队形制
三不胜枚举的秦腔班社和灿若繁星的秦腔名家——秦腔的发展与繁荣
1.驰名三秦陇上的三意社
2.“百年老店”易俗社
3.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4.风雨沧桑尚友社
5.西安市五一剧团
6.成阳市人民剧团
7.宝鸡市人民剧团
8.渭南市秦剧团
9.甘肃省秦剧团
10.兰州市秦剧团
11.天水市秦剧团
12.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
13.银川市秦剧团
四春风拂过满眼绿——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剧目创作和音乐改革成就
1.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7年群英谱
2.“十年动乱”中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3.名家辈出的30年——改革开放后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五21世纪秦腔的辉煌
1.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代表的秦腔现代戏创作团队
2.秦腔艺术的现状与前途
摘要
    陕商的崛起推动了秦腔的形成与发展
    秦腔的形成时间,应该是在明正德前后,而至嘉靖年问,很终形成于陕西三原县一带,这是因为明代中叶以后,由“开中法”(鼓励商人至边塞捐纳粮食,以换取盐引,取得贩卖食盐的资格的制度)引发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商品经济,使得三原、泾阳商品流通得到蓬勃发展。
    作为西北地区商品集散地的三原、泾阳一带,是通往西北乃至西南、华北各地的商业中心。这里地处渭河谷地北岸,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是北通延安、榆林的西北边关,南扼西安府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陕西文化教育很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关学思想很为集中之地。三原、泾阳文化积淀深厚。宋元时期,这里商业繁华,俗称“小长安”。尤其是三原,地处关中中心地带,交通发达,俗称五省通衢之地。明代中叶,三原已经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各种货物都有了专门的市场。嘉靖、隆庆、万历时期,三原在全国的商业威望更是达到鼎盛阶段,成为驰名全国的商业之都。
    清代,三原、泾阳的商业更为发达,由陕西输往西北及西南各地的大宗商品,主要有中药材,棉布、粮食、茶叶,以及输往川藏的棉花、回绒毡、布帽等。来自四川、甘肃及陕西南北二山的中药材,也通过三原、泾阳输往湖广及东南各地。
    早在明代中叶,三原就已经有了专门刻书的富春堂书局,现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就保存了西安府三原县富春堂书局雕版秦腔《贺后骂殿》的木刻板,全部刻板共24块,就是这一时期三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并孕育了秦腔的明证。
    与三原毗邻的泾阳县商业也十分发达,在明末,兰州的水烟运销就已经为陕西商人所控制,商人从兰州陆运水烟至泾阳,然后再东运至江苏、湖广、广东各地。除水烟外,茶叶也是泾阳的重要转运商品,清代西北各省所需的茶叶,都要从泾阳过境。陕商从湖广、福建、江苏一带,经水路把原茶沿汉江、丹江运至水陆码头商洛的龙驹寨,再由陆路经蓝关古道运至泾阳县城,经过当地茶叶店的加工制成砖茶后另行包装,然后再销往西北各地。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也就催生了手工业工人群体的发展。
    与三原相比,泾阳多加工类企业,主要从事茶叶和皮毛加工,而三原则多商业类企业,行销的商品远比泾阳要丰富全面。
    正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随之而来的产业群体以及富商大贾,使得在该地区产生一种文化娱乐样式成为可能。与南国的商业性娱乐不同,陕西地区由于长期浸润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在这里人们并不以为戏曲就是单纯的娱乐消遣,而是以戏曲传播商业文化和诚信的原则,进而扩大自己的商业和品牌的影响。他们在娱乐中依然坚守关学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即躬行礼教、刚直不阿、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明代中叶以后,社会上存在着道德滑坡和世风日下的趋势,商业上的不正当风气也在日渐销蚀着中国固有的道德文化传统,因此,利用俗文化拯救世风,就成为一些人的自觉选择,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样式来满足商业经济和拯救世风的需要。而三原、泾阳一带又是陕西经济文化的中心,于是在这里产生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就成为必然。
    P4-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