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承载生命的符号

承载生命的符号

  • 字数: 17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江可达 编著;郑军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407548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生命的存在是一个奇迹!江可达编著的《承载生命的符号》以基因科学为基本出发点,系统总结与描述了人类对生命现象认识的历史过程,并随基因科学发展的脚步,尽可能地阐述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成果,详细介绍基因科学的应用与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本书从基因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认识生命奥秘的全景式画卷。
作者简介
江可达,本名姜可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幻(普)作家、传记作家、情绪学奠基人。已出版作品:科幻小说《劫持月球》《教授的使命》《鲨鱼岛的密秘》;人类情绪研究专著《益智情绪学》;长篇传记《扛起中国经济论坛大旗的人》。于靠前多家杂志发表科幻短篇小说《水晶球疑案》《小魔法师》《绿色警报》等数十篇。
目录
一谁创造了生命
1.创世神话
2.女娲造人
3.《圣经》中的上帝
4.神创论时代
5.科学启蒙――哥白尼与伽利略
6.牛顿的贡献
7.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8.大爆炸理论与宇宙的起源
二神奇的生物圈
1.承载生物的地球
2.大气圈与水圈
3.岩石圈
4.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5.原始植物
6.原始动物
7.现代生物的生存空间
8.生态系统
9.生物的分类与微生物的发现
10.奇妙的微生物
11.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伟大的孟德尔
1.罗伯特·胡克与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诞生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4.青年孟德尔
5.孟德尔遗传定律
6.被埋没的成就
7.摩尔根的质疑
8.遗传学第三定律
四基因及其本质
1.染色体的发现
2.基因一词的由来
3.基因究竟是什么
4.分子生物学先驱――薛定谔
5.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6.三个学派的交锋
7.克里克与沃森
8.DNA分子模型的建构
9.DNA分子模型对遗传机制的解释
10.DNA与蛋白质
11.克里克的序列假说与中心法则
12.三联体密码的发现
五基因工程
1.基因的剪切与重组
2.斯坦利·科恩的设想
3.基因工程的诞生
4.基因工程技术原理
5.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一)
6.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二)
7.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三)
8.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四)
9.基因工程的第一桶金
10.基因产业在逆风中起飞
11.基因产业存在的主要领域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3.克雷格·温特的贡献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5.遗传图谱
6.物理图谱
7.序列图谱与转录图谱
8.人类基因组计划催生的两大学科
9.未来基因研究的两大任务
10.基因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11.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12.基因产业“硝烟弥漫”
七克隆技术与应用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3.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一)
4.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二)
5.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三)
6.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四)
7.克隆动物的缺陷
8.克隆技术潜在的负面影响
9.世界各国对克隆的态度
八基因经济
1.基因经济的内涵
2.基因经济的五大领域(一)
3.基因经济的五大领域(二)
4.基因经济的五大领域(三)
5.值得一提的转基因作物
6.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化
7.转基因食品
8.媒体对转基因作物的抨击
9.基因科学家的回应与反基人士的证据
10.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
九基因科学前景展望
1.走向后基因组时代
2.后基因组时代的两大学科
3.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
4.基因芯片的几种主要类型
5.基因芯片商业化应用现状
6.基因科学面临的挑战
7.基因科学任重道远
十基因工程与人类的未来
1.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
2.伦理道德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3.基因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冲突
4.伦理道德文化与基因科学的关系
5.从基因工程看人类的未来
6.近于“荒诞”的想象(一)
7.近于“荒诞”的想象(二)
摘要
    按历史发展的次序,在人类诞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创论一直占据对世界的本源问题上的统治地位,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国历**,历代帝王都称君命天授、天命所归,或自称为天子,登基之时要祭天,遇到自然灾害也要祭祀神灵等。在西方社会,18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或创世说、特创论)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绝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更为突出的是,那个年代所有有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里的文字。因此,神创论的思想也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及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约公元前427一前347)及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都是有神论者。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在时间上是没有开端的,神先于世界而存在,运动的**因是神。因此,他认为**动力是永恒的,是本能的,绝不可以想象一种动力的出现后才有了运动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直影响了欧洲几百年,在这段时间中,大部分学者几乎都有一致
    的看法,即物种具有固定的本质,世界永恒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思想特征。
    此外,在关于世界起源的古代思想中,中华道家的思想堪称绝唱,历久弥新。中华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地说,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其中所说的“一”是无极,“二”是阴与阳,“三”是由阴阳合成的太极。而这个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直接源头,其中既包括物质的宇宙,也包括各种生物。这种思想与神创论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医学思想以及*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源头。
    历**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中,除了神创论外还曾存在过几种比较有影响的假设,一种是自生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是生源论,认为生命不可能自然产生,只能由同类生物通过繁殖而产生,代表人物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一种是宇宙生命论,认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初的生命起点;还有一种是新自生论(化学进化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这一假说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也是*接近当代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看法的一种。
    综合而言,在人类有关世界起源以及生物与人的起源的诸多思想成果中,神创论占据了历史的大部分时间,而科学的兴起则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与认识人类自身打开了一扇窗,由此,人类便自信地沿着科学道路探索至今。P8-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