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下归仁

天下归仁

  • 字数: 5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苏亦工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401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西学东渐以来,儒家思想常被斥为中国走向法治的优选障碍,甚至被视为中国近世腐败落后的思想根源;而古今中西之理论争讼,亦绵延百余年,至今未息。
苏亦工编著的《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以儒家思想之核心——“仁”——为基点,全面探讨儒家文化之法律观。以为儒家传统上之所谓“仁”,不过以人类自然之情感——“爱”——即同情心为发始而扩张之,由近及远,由小渐大。由私而公。终至于物我同怀,天人合照,万类并育,构成中国文化之主干,哺育我华夏文明五六千年相续不绝。反观西方法治文化,虽能勃兴于一时。但因植本於个体,囿限於小我,加之崇尚功利,煽惑斗争,迷信人为,终不免走上物我两失,天人对立,同归于尽之悲剧结局,可谓见近而忘远,得小而遗大。
本书胸怀古今,放眼东西,坚信中国文化之高明悠远,虽历千万祀而至今生意盎然,势将发扬光大,普照寰宇。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岂虚言哉?!
作者简介
苏亦工,男,1962年12月生,天津市人。法学博士(2000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1984年河北师范学院),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自1987年8月迄今,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中国法律史、法律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目录
自序
引论 仁、爱与权利
一 仁与爱
二 爱与权利
三 中西文化
卷一 正名
第一章 文化与法
一 文化概念解析
二 文化与法律
三 中西体用之争/私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儒家观念之误解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了吗
三 儒家思想之宗旨何在?/印
四 困惑与前景
第三章 “唐律一准乎礼”辨正/您
一 唐律与礼之关系举要
二 唐律所援之礼为唐礼
三 礼之蜕变
四 仁之缺失
五 “古今之平”辨析
六 结论
第四章 程朱理学辩诬
一 理学兴起之背景
二 理学与老释
三 理学与四书
四 程朱理学及其批评者
卷二 价值
第五章 志向与王法
一 “意志”释义
二 帝王之志与孔孟之志
三 志向与法治
第六章 “雅量”与法治
附录一 吴宓有关“雅量”事件的记述
附录二 邓之诚有关“雅量”事件的记述
第七章 有我无我之际——法律与道德的语境差别
一 道德语境须为有我之境
二 不当转换之失
三 当转换而不转换之失
四 法律须为无我之境
五 结论
第八章 唐律“得古今之平”再辨——兼评《四库提要》之价值观
一 古史观之异
二 纪昀与《四库提要》之编纂
三 《唐律》提要所反映之价值观
四 《四库提要》与乾嘉学派的反理学思潮
五 结论
卷三 固有资源
第九章 诚信原则与中华伦理背景
一 词义比较
二 伦理意义
三 实践背景
第十章 发现中国的普通法——清代借贷契约的成立
一 借贷契约的要物特征
二 借贷契约的非要式性
三 约因与时效
四 主体资格
五 结论
第十一章 公正及公益的动力——从《未能信录》看儒家思想对清代地方官行使公共职能的影响
一 《未能信录》及其作者
二 清代司法“重刑轻民”的体制原因
三 儒家思想与司法公正
四 儒家思想对地方官行使社会公益职能之影响
五 结论
第十二章 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
一 红歌与颂歌
二 红歌文化溯源
三 从“诗可以怨”到“虽颂皆刺”
四 “言者无罪”的理想与现实
五 走向制度化的“表达自由”
卷四 现代化
第十三章 现代化的困窘——从《法律现代主义》一书谈起
第十四章 漫说中文语境中的“少数人”
一 现代汉语语境下之“少数人”
二 作为法律术语之“少数人”
三 结论
第十五章 得形忘意——从唐律情结到民法典情结
一 从唐律情结说起
二 日本开启的民法典情结
三 汉江奇迹的背后
四 你方唱罢我登场
五 典立而魂失,得形而忘意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法制中的外来文化因素
一 从纵向传承到横向传递
二 法治、人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 “和谐”与“斗争”理念的文化渊源
四 结论
第十七章 珍视传统的革命家——从董必武研究资料的搜集说起
第十八章 拯救过去,让先辈的苦难获得意义/4私
第十九章 王不必大——从瑞士联邦制探讨中西共同的价值观
一 王道与霸道
二 王道与民主
三 联邦制之深意:“和而不同”
四 结语:王道未已
第二十章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引进外来思想学说应设禁限
一 法治陵替的思想渊源追索
二 迷信西方文化之害
三 警惕外来特别化的思想
第二十一章 辛亥革命与文化复兴
余论 超越现代化
一 现代化思潮的兴起及其误区
二 “古今中西”之争
三 顾后瞻前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