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 字数: 3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 编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6379342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30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陶玉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朗族卷)》是对新时期我国布朗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布朗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目录

小说
南丽赶街
仙山仙与丙山魂
黑龙小伙与白凤女郎
好日子
长鼻子象仙下云州
谁家的公鸡在打鸣
见证
散文
土壤和花朵
别致的婚礼
兴旺的家族幸福的晚年
“感谢菩萨”
父亲指引我为人
铁筋草
白花岭
布朗族赋
江边山(外三篇)
古茶山之恋
故乡
炼胆双江仙人山
故乡的梦影
猎走春天的人
阿婆的四个姑爷
童年轶事
春的礼赞(外三篇)
天镜(外二篇)
风中故乡
佤山感怀
大鸟飞过故乡的天空(外三篇)
我也变成了“查”
浸润着传说的山水
我的少年时代
我的青春我的梦
我们金家布朗人
纺车如歌
又见故乡换新绿
放歌北回归线
怒江,原来我属于你
诗歌
话儿再甜也不能当糖吃
问你小妹何方人
布朗山河换新颜
布朗山上如霞似锦
茶的欢歌
茶树之歌
索玛乌(布朗族史诗)
记忆中的草屋
教师勉语(外三首)
喜讯飞遍村村寨寨
春渡曲
月亮·小鱼
山谷中,那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
真理的太阳光芒万丈
布朗依依(组诗)
澜沧江畔走来的精灵
自我抒情
小鸟
后记
摘要
    “南丽,天色不早了,快起来上路吧,别人都已动身了。”鸡刚叫过头遍,天还在灰蒙蒙的,坐在塘火边,正吧嗒吧嗒抽着烟锅的老艾坎已经两次叫唤女儿,催她赶街去。
    南丽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小姑娘,匀称的身材,丰满的躯体和那隆起的胸脯,令人神思飞扬。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含情脉脉,瓜子脸右侧生就一个丽质的酒窝,平时不太显眼,一旦笑将起来,那能容纳滴水的窝坑才偶尔露出。由于她生得比较秀气,附近的村寨百姓都称呼她为“嫡三飘”,远近闻名。她勤劳、诚实,心地犹如章关花一样芳香。她经常赶街,这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见见世面,听听新闻,还可趁此积攒些余钱,好买漂亮的花布做新衣裳。同时还可以多方面进行“侦查”,好挑选如意的心上人。
    话说自从改革开放后,布朗山区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副产品也很丰富,为集散农副产品货物,区上决定建立七天一周的赶集日。明天就要赶第一街了,这不,为此事昨晚一家子还发生过“战争”呢。父亲坚决支持女儿去,母亲则极力反对,嫂嫂却跟她争着去,唯有哥哥和兄弟因歇地而没能参加这场“战争”,而嫂嫂因身子拖重而拗她不过,妈妈妥协了,最后南丽还是取得了赶街“权”。
    其实,说赶街南丽还是经常去的。平时到贸易公司购买家用的东西或是到茶叶收购组卖茶叶,父母总是额外地给她些零花钱用。有时在路上还与同伴采集野花,交谈心中的秘密,有时高兴了还可在途中和小伙子对唱情歌。不过明天的赶街倒使她有点忐忑不安了,一夜都未能睡好,心中紊乱得很……她苦苦思索着:以往赶街一不挑,二不背,两手空空甩,光用钱去买,这既不丢面子,又显得阔气样,即便钱不多,人家也会认为手头宽裕。可这次要背一大箩筐东西到街上做买卖,人家会嘲笑讽刺我呢,遇到顾客讲价时我能讲吗?那些经常来串门子的小伙子们会羞我和打击我吗?今后我岂不要成为人家的笑料!想到这里,她用双手蒙住了脸,决定撒谎或者装着睡死而误了时辰……正在她想人非非时,传来了爸爸的叫醒声,她心跳得慌,不知怎么办才好,对父亲的叫喊又不得不做出反应。她故意翻转了个身,用手揉着惺忪的睡眼,支支吾吾地说:“嗯……爸……爸爸……我的脚……疼,嗯……还是……让嫂子去吧。”
    “自己争的自个儿去,不去便拉倒,何必要推到我的头上!”拖着身子起来煮饭的依香嫂子明白她的心思而故意嗔怒地责备着她。
    “嫂子,请替我赶一次,这次你去,下次我再去。”南丽又在床上求道。
    “那可不行,决定谁去谁就得去,你还不快起来,等我在小伙子面前羞煞你!”依香嫂子触及痛处,用其弱点治住了她。
    “他爹,还是照我的意见办吧,这街就不用去赶了,别为了赶街而搞得家庭不和睦。”南丽妈妈用手碰碰坐在面前的老艾坎的腰部劝阻道。
    “我看你们女人都应该姓后,总是过去呀,后头呀的,眼光不会朝前看点,跟上时代!”老艾坎有些生气地指责老伴。
    用俄寨历尽沧桑千百年,祖祖辈辈都靠“刀耕火种”进行生产,靠“以物易物”维持家庭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多年中,生产方式有所改变,生产得到发展,商品有史以来极大地丰富了。虽然这样,但农村经商的能有几人,靠做买卖发家致富的比例甚微。为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区公所决定设立街天,定期交流物资,让货币多攒到山区少数民族手里,使农副产品很快拉往加工厂,加工成商品,满足消费者,逐步对以物易物的习惯加以改变,这在州里还成了头条新闻被报道呢。
    P3-P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