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疼痛青春三部曲

疼痛青春三部曲

  • 字数: 624000.0
  • 装帧: 盒函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日)太宰治,(日)坂口安吾,(日)织田作之助 著;林少华,叶琳,杨波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3475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2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9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斜阳 人的失格》
没落的贵族,夕阳般的生活。旧道德的毁灭,是否有新道德的产生?和子和母亲放弃东京西片町的家,搬来伊豆这座略带中国风格的山庄,是在日本无条件投降那年的十二月初。然而生活并不安静,母亲病倒了。这个贵族之家,已经开始没落。
集太宰文学之大成的《斜阳》,描述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成员的心理转折,交织成对人生希望与失望的透视,激荡出孤独的新生,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曾创下战后文学作品畅销的记录,“斜阳族”一词作为没落贵族的代名词而广为人知。
人的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刻画主角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饱尝世态炎凉,沉缅于酒色,最后毁灭了自己。太宰治临终前写成的《人的失格》,可以说是他整个一生的自画像,从中可以看到他从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被誉为日本文坛“不朽的杰作”,是太宰文学的“总决算”。
《青春的悖论》
“青春”二字,蒙去上部,剩下日月,日月为明。只要有青春,就有光明。但是在光明投射后的另一面,每个人都会反观到自身的阴影。
敏感多疑、有强烈自尊心的毛利豹一自幼跟随母亲寄人篱下。在考入有名的大阪第三高中后,生活放荡,经历了一段青涩,暧昧不明的初恋,最后又因自尊心叛逆而退学。
步入成人世界的豹一,在职场上的经历了各种遭遇,在一次执行采访任务中意外地与绯闻缠身的女明星擦出爱情的火花,然而他缺乏对爱情的信心,逐渐被心魔所扰。
《白痴》
单身汉伊泽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白痴女。在美军轰炸东京的战火中,伊泽和白痴女患难与共,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
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人的失格》(1948),被认为是很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人的失格》是太宰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织田作之助(1913-1947)
1913年10月26日(大正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市。18岁进入第三高中文科甲类学习(是同校毕业的学生中第一个进入三高的)。同时,醉心于现代戏剧,想当剧作家。
21岁,毕业考试期间在寄宿处咳血,结果中断学业到白浜温泉疗养。
23岁,和青山光二等人创办同人杂志《海风》,两年后在杂志上发表处女作《雨》,是《青春的悖论》最初原型。
26岁,回到大阪,寄居在大姐夫家中,先后在织物新闻社和日本工业新闻社工作,但也坚持文学创作。
27岁,发表《夫妇善哉》,成为出道文坛之作。
28岁,发表《青春的悖论》,但在战争时期因“伤风败俗”被政府禁止发行。
33岁,发表《世相》《赛马》等,是他最得意的两部短篇。《世相》直击战后日本平民无所适从、迷茫颓废的心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34岁,因病情急剧恶化,1月10日与世长辞。1月23日,与先过世的妻子一枝合葬于大阪楞严寺内。
1984年,大阪文学振兴会设立了“织田作之助赏”,评奖只面向那些人物、题材和关西地区密切相关的新人作品,以纪念这位宛若彗星的文坛巨匠。
作品大多描绘大阪的平民(特别是流浪者)生活,对战后的混乱世相刻画入微。虽然一般将他看作是“无赖派”的领袖作家,且有“东太宰、西织田”之誉,但他却自称为的现实主义者,作品处处透着平民现实生活中的破灭感与哀愁美。

坂口安吾(1906-1955)
本名坂口炳五(因生于丙午年,又于家中排行第五),1906年生于日本新潟县新潟市一个豪族家庭,父亲曾任众议院议员。
青少年时期性格叛逆浪漫,喜欢阅读讽刺喜剧及巴尔扎克、谷崎润一郎、爱伦?坡、波特莱尔等东西方名家作品,曾因看文学书太多在考试时交白卷被中学开除。退学时在课桌上刻下“余将成为伟大的落伍者,有朝一日重现于历史上”的语句。后去东京就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
1926年,进入东洋大学学习佛教,为求悟道,一度过起一天只睡四小时的生活,结果得了神经衰弱症,不得不靠努力学习梵语、拉丁语等语言恢复健康。
大学毕业后,1931年发表了小说《风博士》和《黑谷村》,从此成为文坛新星。
因“堕落论”和“输家哲学”闻名于世。在1946年发表的文艺评论《堕落论》中,他指出:“为了活下去,必须堕落。”他所说的“堕落”指的是要人恢复人的天性。日本战败后,压抑日本人民的传统文化不断解体,他认为这对于日本人和日本文化都是有益的。
同年6月,发表了代表作《白痴》。该小说被日本评论界认为是“堕落论”的小说化,成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
他的作品大多涉及战争所造成的人的堕落和放荡,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宁可失败,也不参与现实残酷斗争”的输家哲学。藉此,坂口安吾一跃成为日本战后文学中“无赖派”的旗手,与太宰治等众多名家齐名。
此外,坂口安吾还是一位推理小说名家,他认为推理小说是“一种高级娱乐”,是“解迷的游戏”、“作者和读者的智慧比赛”。他的长篇推理小说《不连续杀人事件》(1948)曾获得日本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
1955年,坂口安吾因脑溢血逝世,享年49岁。
目录
《斜阳 人的失格》
太宰治:“无赖”中的真诚/林少华
斜阳
人的失格
《青春的悖论》
第一部 二十岁
第一章 阿君
第二章 求学
第三章 埋没
第二部 青春的悖论
第一章 新人
第二章 多鹤子
第三章 重生
《白痴》
白痴
魔鬼的无聊
石头的思念
我想拥抱海
风与光与二十岁的我
盛开的樱花林下
行云流水
水鸟亭
都会中的孤岛
中庸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