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转型与住区形态

城市转型与住区形态

  • 字数: 18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窦强 著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67050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和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正经历着靠前的大发展和转型。作为城市主要构成部分的居住区的迅猛建设正改变着中国城市人居的面貌。当房地产商和设计师们忙于营造一片片的城市新住区时,深入的总结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当前伴随中国城市转型的住区形态演化的问题,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小区到市场化下“门禁”社区的形态演化问题,本书从城市形态学研究的视角,整合类型形态学、建成形式分析和空间句法构型分析方法,采用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中微观尺度以北京为例,对住区形态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研究,试图揭示出不同时期住区形态发展演化的特征规律、社会根源,以及城市转型和住区形态演化对于中国式城市人居建构的社会意义。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对中国现代住区规划设计反思的平台,进而为未来的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参照。同时,本书所使用的一套系统科学的住区形态研究手段,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对新的住区形态问题的研究中。从城市形态构建研究的角度,本书也将有助于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转犁的解读。
作者简介
  窦强,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高级建筑硕士,英国伦敦大学建筑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曾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就职于CCDI悉地国际(北京区域公司)设计总监。
目录
  前言
绪论
0.1城市转型与住区形态的问题
0.2反思中国
0.3研究目标与途径
0.4本书结构
第一章现代住区规划设计范式
1.1邻里单元规划设计范式
1.2现代主义规划设计范式
1.3新都市主义规划设计范式
1.4质疑与批判
第二章门禁社区国际论辩与中国门禁社区现象
2.1文化视角与相关问题
2.2政经视角与相关问题
2.3社会视角与相关问题
2.4中国门禁社区现象解读
第三章城市形态分析的理论方法
3.1城市形态分析的途径
3.2城市形态分析的基本知识
3.3城市形态的自身法则
3.4城市形态作用于社会的法则
3.5社会赋予城市形态的法则
3.6整合的形态学分析:途径方法的界定
第四章从胡同到小区――城市街区的解体
4.1胡同+四合院:传统住区(H)
4.2向苏联学习:百万庄(S1)
4.3中国街坊:幸福村(S2)
4.4城市人民公社:龙潭湖(S3)
4.5第一次小区竞赛:塔院(S4)
4.6公园里的塔楼:西坝河(S5)
4.7围合中的围合:恩济里(S6)
4.8小结
第五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门禁“社区营造”:中国式超级街区的形成
5.1“新都市主义”:西山庭院(G1)
5.2“硅谷的后花园”:上地佳园(G2)
5.3“后集体主义”:北京青年城(G3)
5.4寻找新家园:当代城市家园(G4)
5.5城市公馆:万泉新新家园(G5)
5.6品味现代欧洲生活方式:金地格林小镇(G6)
5.7“国际社区”:大西洋新城(G7)
5.8“生活乐园”:顺驰?领海(G8)
5.9销售德国文化和设计:鑫兆佳园(G9)
5.10小结
第六章演变与沿承:住区建成形式比较分析
6.1基本定量指标的变化
6.2建成形式的沿承
6.3演变是通过对旧有形态的改进
6.4演变是通过采用相对新的设计理念
6.5小结
第七章背离与回归:住区空间构型的句法比较分析
7.1街道构型的基本特性
7.2居住建筑入口与轴线结构界面相关分析
7.3周边城市道路基点拓扑深度分析
7.4总体整合度分析
7.5整合核心分析
7.6可理解度,协和度,人流界面
7.7小结
第八章中国式城市人居的建构
8.1城市转型与中国式城市人居的物质形态建构
8.2中国式城市人居的文化建构
8.3中国式城市人居的政经建构
8.4中国式城市人居的社会建构
结语可持续城市住区营造的未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