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旅行的力量

旅行的力量

  • 字数: 109.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日)泽木耕太郎 著;张秋明 译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6883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旅行的力量》由泽木耕太郎编著。旅行回来后,很常听到友人询问的是,觉得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优选呢?一开始我还很认真地思考,但越思考就越搞不清楚。然而在这样的对话时,有时脑海中会突然掠过已不记得名字的小镇上再平凡不过的日常风景。那是晨霭中,在垃圾堆里觅食的野狗;或是傍晚时分,从破墙前奔驰而过的孩子们;或是下雨天,幽微反射出街灯的石板街道……明明待在那些地方的时间还没有久到产生好恶之情,不可思议的是已在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我猜想,这应该跟我没有搭火车而是进行公交车之旅有很大的关系吧!我坐着公交车穿梭在街巷,在公交车上茫然眺望车窗外风景的同时,内心是否在无意识间对没有停留过,甚至也没下车看过的画面做了速写呢?于是在偶然的机缘下,那些风景的片段就像被风掀开的画册一样,在身体的深处又再度苏醒过来。
作者简介
泽木耕太郎,1947年生于东京,横滨国立大学毕业后任采访记者,1970年开始纪实的写作。1979年以《恐怖行动的决算》获得大宅壮一非小说类文学奖,1985年以《波本大街》获得讲谈社散文奖,1995年以靠前人称的形式发表《檀》。《深夜特急》被誉为“自助旅行者的圣经”,获得第二届JTB纪行文学奖、日本冒险小说特别奖,1996年改编为日剧《深夜特急》,由大泽隆夫、松岛菜菜子主演。日本专业旅游杂志《SWITCH》于2003年12月做了名为《泽木耕太郎特辑》的厚达200多页的个人专刊;《COYOTE》于2005年5月亦专文推荐泽木耕太郎的旅行风格。文艺春秋80周年时推出《泽木耕太郎自选集》九卷。
获奖记录
◎1979年
《恐怖行动的决算》第十届大宅壮一非小说类文学奖
◎1982年
《一瞬的夏季》靠前届新田次郎文学奖
◎1985年
《波本大街》靠前届讲谈社散文奖
◎1993年
《深夜特急(午夜快车)第三班》第二届JTB纪行文学奖
◎2003年
因过去的创作活动赢得第五十一届菊池宽奖
目录
序章 “做出”旅行
第一章 旅行这种病
第二章 旅行的开始
第三章 以旅行为生
第四章 旅行的去向
第五章 旅行的记忆
终章 旅行的力量
后记
摘要
    旅费是这样筹出来的
    出外旅行必须要有钱才行,当时生活相当贫困的我为什么会决定出国长期旅行,起心动念肯定跟收到**本书的版税有关。
    我在出国旅行的两年前起,在《月刊经济》有了自己的连载专栏,以《年轻实力者们》的专题,评论在不同领域中年轻并拥有突出才能的人物。
    《月刊经济》可说是每日新闻社招牌杂志《经济》的姊妹刊物,所以如果我的《年轻实力者们》要出书,照理说当然会通过每日新闻社的出版部,不料在连载期间,《文艺春秋》的新井信先生提出了出书的邀约。我个人对于给哪家出版社出书是无所谓的,而《月刊经济》总编辑高守益次郎先生询问过每日新闻社的出版部,所得到的回答是公司并不坚持非得要由自己出版部出书,因此高守先生对我说,交给《文艺春秋》出吧,那样比较好。
    就结果而言,那对我是幸运的选择,因为对非小说类作品抱有极大热情的新井先生之后还持续不断帮我出书,而且来自《文艺春秋》旗下杂志的约稿也增多了,大幅改善了我的经济状况。当然,这一切都是拜新井先生私下帮我军线所赐。
    然而一九七三年九月出版的《年轻实力者们》,一开始的销路并不好,因为大部分人的反应都认为《文艺春秋》居然肯帮无名的作家出版非小说类的书,所以那也是可以想见的结果。
    定价日币七百八十元,发行册数六千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据说根据上市第二周的调查,这本书的滞销情况在《文艺春秋》出版品中从来没有过前例。《年轻实力者们》得以再版,还是在三年后《不败的人们》出版之后。
    但是不管有没有销路,我还是有版税可拿――那是日本出版业的优良传统,扣除一成的所得税后,我手边还留有四十万块。
    在那之前早已离家独自生活的我过着相当穷困的日子,公寓经常会被断电断瓦斯,用仅剩的十元硬币打电话请朋友送钱救急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当然房间里也没有装住宅电话,就算装了肯定也会因付不出通话费而被停机吧。
    尽管生活穷困,倒还不到走投无路,至少我还能轻松过日子,只要有采访,靠着采访费用就有金钱流动,到《调查情报》编辑部或《文艺春秋》也总有人会请我吃饭。
    换句话说,我很享受那样的贫穷生活,我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到时候要赚大钱一点都不是问题,现在的我不过只是暂时处于贫困的状态而已。
    既然一直都过着贫穷生活,一旦有了四十万的巨款,明明可以考虑买些什么、换间比较好的公寓、装个电话、去吃好吃的东西,但我却接近没有动用那笔钱,还是继续过着贫穷的生活。倒并不是为了什么而刻意忍耐,就说买东西好了,我其实没有什么想要添购的,对于目前的公寓也很满意,想要打电话,用公共电话就行了,好吃的东西有出版社和电台的前辈们经常会请我……所以那四十万就一直存在银行账户里。
    如今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到底是钱进来后才想要去旅行呢?还是之前就有意去旅行的呢?印象中应该是有了钱后,意识上旅行才开始具体成形的吧。
    决定要去时,其实我并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因为就连日程和路线也都不确定,根本无法做预算,只能看身上的钱能够在国外待多久。当初我认为自己顶多做一趟为期三四个月的旅行吧。
    当我宣布要出国旅行时,朋友和认识的人以各种方式给我鼓励:有朋友以从德里到伦敦有无公交车行驶为赌盘为我加油打气;也有人听说伊斯坦布尔有海泡石做的烟斗,要我买来当礼物送他,以此为由给了我多出必要金额数倍的钱。
    我的练功房,TBS《调查情报》编辑部太田欣三先生做了本“善款簿”,在调查部中跟同事募捐。因为《调查情报》在TBS的组织中是隶属调查部旗下的单位,编辑部也位于调查部大办公室的角落里,当时的调查部部长很大气,总是笑眯眯的,《调查情报》编辑部的成员一年到头仿佛都像在过节般地玩乐,他从不干涉。因此我除了十分受到《调查情报》编辑部的看重,感觉也受到整个调查部同事的颇多关爱。于是当我决定要出国长期旅行一段时日,调查部不但帮我办了送行的宴会,还在部里传递那本善款簿。
    P67-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