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台南妈妈、山东爸爸以及我爱的西班牙

台南妈妈、山东爸爸以及我爱的西班牙

  • 字数: 1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 作者: 王杰 著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07751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干煎虱目鱼、酱烧虾、台南粽、鱼面、米粉汤、煨茄子……
咖啡蛋、猪皮冻、大锅菜、葱花豆干、山东炒饭、摆贡馒头……
凉拌烤蔬菜、海鲜饭、古司古司、茄汁肉丸、吉卜赛人的手臂(猜是啥?)……
有名画家王杰,以生活随笔结合手绘插画,记录了妈妈心爱的台南饮食、爸爸怀念的山东味道、我心心念念的西班牙风味。不管是童年熟悉的早期台湾菜,还是充满异国风味的西班牙小点,读来皆让人垂涎欲滴。
66道手绘美食,57篇饮食故事,几代人的日常生活。缤纷的味蕾记忆背后,是浓浓的人间情感。
作者简介
王杰,画家,生于基隆,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博士班毕业。2003年回台后,以其特殊风格的水彩画记录故乡基隆及台湾各地的风光与小人物,在《旅人志》《好吃》等杂志开设专栏。著有《手绘西班牙时光》《画家带路.基隆小旅行》《旅途上的画画课》等书。其广告作品曾入选“法国坎城广告奖”(台湾地区专享入选),同时荣获“纽约广告奖绘画类优选”及“时报广告金像奖”。
目录
纯纯的台湾味
母亲的味道
北门老家的甜蜜回忆——干煎虱目鱼
海口人的家常美食——咸粥
优选吃的意大利面——西红柿红虾面
母亲专属的食物——鱼面、阳春面、面线
完美的阿母味——炒米粉
外祖父的爱心包裹——面茶
儿时的食补回忆——虱目鱼之味
外婆家的味道——酱烧虾
中吃不中看的——煨茄子
香气飘到基隆港——青椒炒牛肉
上菜市场的小小期待——米粉汤
不平常的家常料理——玉米浓汤与黑胡椒粉
消失的记忆隐味——台南粽
充满爱与包容的小食——春卷
悲喜交集的黑色小炮弹——饭团
山东风格的台湾乡愁
父亲的味道
儿时拜年的温暖回忆——炸馒头
关于早餐的两个记忆——葱花豆干、咖啡蛋
杀猪的故事——猪皮冻
美味又营养——大锅菜
安慰学长的情伤——马铃薯炖肉
梦里的乡愁——山东炒饭
王家的私房味 凉菜
山东家庭的基本款——凉拌小黄瓜
得来不易的好东西——凉拌白菜心
单纯的美味——凉拌白萝卜
高纤健康的消暑料理——凉拌茄子
它原来不是这样——皮蛋豆腐
无可取代的经典——大蒜酱油白醋酱
温暖的主旋律 面食
发酵面食的基础——馒头
馒头的加料版——包子
充满旧时氛围的食物——花卷
北方人的温暖——面疙渤
数几个就生几个——水饺
过年推荐食品——摆贡馒头、子夜水饺、卤牛腱
豪迈的家传美食——烙饼、烩饼
大型的饺子——韭菜盒子
混合家乡及地中海的橄榄油味
西班牙的味道
西班牙的大锅饭——海鲜饭
中东血统的狮子头——茄汁肉丸
加泰隆尼亚的传统料理——凉拌烤蔬菜
这不是蒜味美乃滋——蒜味酱
面食DNA的很好展现——免揉面包
宴客推荐——西红柿面包
充满笑声与回忆的中东食谱——鹰嘴豆泥
简易摩洛哥料理——古司古司
天天都是喝酒日——Tapas
室友的家传秘菜——吉普赛人的手臂
马丹沙杀猪公——美味的腌里脊
酱料记忆——卡斯提亚酱、安达露莎
西班牙的代表性美食——伊比利火腿
抚慰人心的甜点——橄榄油饼
夏日午后的欢乐泉源——水果酒
酒馆海鲜料理——醋渍小鱼、油渍章鱼
鲜甜的蔬果滋味——地中海式风味色拉
平民美食大公开——烘蛋
喝咖啡的道具——咖啡壶收藏
欧规油条——吉拿棒
小城摆摊——一块寿司一欧元
安达鲁西亚的消暑圣品——凉汤
节俭是美德——自制豆浆与豆渣的利用
摘要
    纯纯的台湾味  母亲的味道
    母亲是台南县北门乡人,家族世代都住在北门乡。据外公说,陈家是福建泉州人,郑成功时便随军来台,算是*常早移民台湾的汉人,之后便在这个海边的小村落住了下来,一直到母亲十几岁时,举家迁往高雄,结束了陈家在北门两百多年的历史。二??八年的夏天,我特地采了一此北门,眼见为凭,那由红砖古屋形塑出的蜿蜒小巷,贯穿着的古老聚落,活脱脱就是个古村落的样貌。
    从母亲口中听来的,她幼时的北门充满着盐田、鱼?、果树、家中的大宅院、拿来玩耍的龙银,大宅院外朴质的人们,以及摧残着这些人们的赤贫和乌脚病,那是一幅南台湾传统乡间的真实生活景象,透过母亲幼时的眼,我好似真的能见到一部分当时的情景。南鲲乡的大庙前为歌仔戏痴迷的乡民们;红砖房里,不时可见因终日操劳而早衰的居民身影;而母亲家中的鱼?,则不可思议的充满了各式肥美的鱼虾。母亲在田野里欢天喜地的度过童年的每一天,这些甜蜜与苦涩相伴的记忆,每每在她诉说着北门时,流泻一地,真实得无处隐藏。
    母亲和父亲一样,虽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同样生活在一个十分写实,毫不造作的年代。他们的生活经验,也纯粹得无可取代,就如同我要在这本书里为母亲保留的位置一样,母亲的味道,当然就是纯纯的台湾味了。
    这个台湾的味道,在母亲二十岁那年,经由媒妁之言,由遥远的南部高雄嫁来基隆七堵之后,突然间显得奇特了起来,当时的七堵是个阡陌纵横,几条小街外加挂在天边的几排小山就完事的小乡,对于早已习惯每晚去六合夜市逛逛的小姐来说,无异是个极大的环境冲击。
    让情况更显无助的是,母亲嫁了一个仅仅由公公以及丈夫组成的外省家族,这家人只吃包子、馒头、水饺跟大蒜,“ 我每天掉眼泪。” 妈总是这么说着。
    一般来讲,你吃什么食物就是什么人,反之亦然。母亲是大米海鲜人,而她嫁的王家却是不折不扣的小麦大蒜人; 这个组合,确立了她在饮食上宿命的无奈以及我口味上的基调― 南腔北调。母亲为了满足爷爷的饮食口味,和左邻右舍的山东家庭当起了好邻居,自此北方面食、包子馒头、烙饼水饺样样上手,但是在家里厨房边那个局促的小餐桌上,母亲也将她熟悉的口味,在不知多少个寒暑岁月,一点一滴慢慢地拌入了我们的饭碗里,也成就了我的味觉世界中,评判一切的基础,对我来说,这个混合着台湾以及外省的口味,就是妈妈的味道。
    北门老家的甜蜜回忆  干煎虱目鱼
    嫁入王家之后,母亲马上就生了我和妹妹,而她的健康也从此出现状?。幼时的印象里,母亲似乎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需要卧床的,加上基隆长年多雨的湿冷,常常给这种情?带来更多晦涩与窘迫的感受。身子差,除了吃药还得进补,食补的项目当中,有一样*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令我想不通,那就是――虱目鱼。
    小时候的我尝过那鱼的味道,微酸、肉干但皮油,*令人气结的是多暗刺,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偏偏母亲又爱这一味。三十年前的虱目鱼是极为高贵的鱼货,我*近还特地问了母亲虱目鱼的问题,她说当时只有有钱人吃得起,一般人吃得起的都是一些下杂鱼货,还好只有母亲爱它。我则是长大了以后,把虱目鱼当高蛋白食物,以“摄取营养”的态度对待它,那美妙的滋味,则又要多长了几岁,才渐渐参透。
    如今,市场里的虱目鱼已经是一尾一百块台币的平价食材了。一般来说,市场里买来的虱目鱼都会让鱼贩先去鳞去肚,再以盐巴两面抹上,静置至少二十分钟以上,让盐味均匀渗入鱼肉中。把抹盐的虱目鱼放在冰箱过夜,第二天再料理也可。处理过的虱目鱼在平底锅上小火油煎至两面焦黄,鱼皮酥脆的状况*为完美。配上一碗白饭,细细品味鱼肉的香味,咸滋滋又肥美的鱼肚*对是美味精华之所在。现在的我已经进步了,一餐饭胃口好的话,大概可以吃掉一整尾的干煎虱目鱼。
    也就是多长了几岁,我才能体会,在母亲童年的美好记忆中,充满了她对北门乡老家鱼?里肥美虱目鱼的甜蜜回忆。当时的她身轻如燕,无病无痛,时常会要求家里的长工帮她煎或烤上一尾现捞的虱目鱼解馋,我多么希望母亲就一直是个无病无痛的人,虱目鱼不过就是解解嘴馋的吃食。我也时常幻想着,若有那么一天,希望我可以亲自在北门乡的鱼?捞一尾虱目鱼,在烧柴的大灶上油滋滋地煎上半片,就着咸咸的海风,在榕树下细细地品尝这鱼原本就有的好滋味。
    P10-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