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客

创客

  • 字数: 26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克里斯·安德森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51675
  • 版次: 3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革命,也是一场有可能引领中国产业大变革的革命。 这本书的核心是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在一起而引发的一场制造业革命。在这本书中,克里斯·安德森深入到新工业革命的前沿阵地,深入考察了创业者是如何使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将制造业搬上自家桌面的。在这个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的时代,数以百万计发明家和爱好者的集体潜力即将喷薄而出,优选制造业将由此而掀开新的一页。 本书作者安德森预测,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人们会将网络的智慧用于现实世界之中。未来不仅属于虚拟的网络公司,也属于现实世界的产业。他还惊人地预测,创客运动,这一数字世界真正颠覆现实世界的助推器,将在优选实现全民创造,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创客一代必将成为下一次优选经济大潮的弄潮儿。
作者简介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家、预言家,《连线》杂志前主编。其畅销作品《长尾理论》、《免费》和《创客》风靡优选,颠覆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商业时代的风向标。从《连线》杂志辞职之后,安德森从互联网跨度到实体经济,成为机器人制造企业3D Robotics 的联合创始人。
目录
推荐序一 “创客运动”让未来大不同?// XI 推荐序二 新人 // XV 中文版序 // XXIII 第一部分 革 命 第一章 发明革命 新一波“创客运动”中的重大机遇就在于保持小型化与全球化并存的能力:既有手工匠人的原始,又具创新性,实现低成本的高技术。小处开始,大处成长。最重要的是创造出世界需要但尚未了解的产品,虽然这样的产品与旧模式的大众经济学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创客魔法// 013 重塑制造业// 015 第二章 新工业革命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就必须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即便发展至今,美国经济的1/4仍然是制造实体产品的制造业。如果将产品分销和零售都计算在内,则制造业占经济的比例将近3/4。服务型经济当然也具有优势,但如果经济中没有制造业的存在,一个国家就只剩下了银行业人员、服务员和导游。虽然软件和信息行业备受瞩目,毕竟只能雇用少量人员。 创客联合阵线// 029 真正的国家要制造产品?// 033 DIY制造业// 035 喷灌系统的再发明?// 036 创新,你也可以// 042 第三章 从历史到未来 产品制造的数字化变革绝不仅仅是优化现有的制造业,而且是将制造延伸至范围更广的生产人群当中—既有现存的制造商又有正在成为创业者的普通民众。 革命之力// 050 第二次工业革命// 052 第三次工业革命?// 055 曼彻斯特的过去与未来// 057 第四章 现在,我们都是设计师 你可以从笔记本电脑上进入优选的20世纪媒体帝国的工业机械领域。过去,世界上优选的计算设备仅服务于政府、大型公司和研究实验室。现在,它们为你所用。这就是“桌面”的成就。 “桌面”改变一切// 074 DIY设计// 077 第五章 长尾效应 世界各地的工厂也敞开了大门,向拥有数字设计和信用卡的普通人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服务。如此一来,创意新阶层得以进入生产领域,将自己的设计产品模型转变成产品,却无须自行建立工厂或公司。制造业也变成了另外一种可由网络浏览器获取的“云服务”,只要你需要,就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少量的工业设备获得。 设计的破坏性// 084 工业匠人// 088 幸福经济学?// 092 内部信息// 095 重新混合实体世界// 096 小批量// 101 第二部分未 来 第六章 变形工具 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于重复制造与标准化,而3D打印则有利于个性化与定制化。数字制造时代的一大胜利是我们可以在大规模生产与定制之间做出选择,却不用支付昂贵的手工制作费用。这两者现在已经成为可行的自动化制造方法。 “茶。格雷伯爵。热气腾腾。”// 107 打印机如何工作// 118 自制打印俱乐部// 121 入门毒品// 126 现实捕捉:你可以扫描任何物体// 128 第七章 开源硬件 开源的另一个核心方面是,用户可以自行制造产品,无须向你支付任何费用。这对于用户库中0.1%的人来说是件大好事,而他们通常也是产品新创意与创新的很好源泉。但事实是另外那99.9%的用户宁愿付钱给专业人士,确保产品能够使用。那才是公司的核心所在。 我的少有家庭手工业// 137 从创客到百万富翁// 139 盈利其实不难// 140 开源设计的优势// 143 如何建立社区// 148 没有围墙的城堡// 149 如何让“盗版者”为你所用// 152 第八章 改造优选的工厂 基本的生产方式每隔几代人就会发生改变:蒸汽、电力、标准化、流水线、精益生产,现在是机器人。改变有时来自管理技术,但真正有力的变化源自新工具。没有工具比电脑更加有力,电脑不仅仅驱动现代工厂的运营,而且正在成为工厂运营的模式。 20世纪发明家的尝试// 160 灵光,再现// 163 竞争无处不在// 167 不是老爸的DIY// 173 底特律西(再出发)// 177 第九章 开源组织 制造业的地理位置比单纯追求低劳动力成本更加重要。苹果公司已经证明,越靠近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公司的产品设计越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肯尼思·克雷默和另外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在2011年的研究中发现,即便每台iPhone背后都印着“加州设计,中国制造”的字样,iPhone超过一半的价值仍然留在美国境内。 最不可能的首席执行官// 192 乔伊胜出:开源制造模式// 197 开放的供应链// 198 创客能否创造就业// 201 地理演算:在中国广东省制造与在美国制造有何区别// 206 一家非常现代的工厂// 208 第十章 创客运动改变世界 众投的目的非常简单:集合希望获得某项产品的众人之力,帮助实现产品的诞生。大家将产品面世后才进行的支付提前到产品生产之前,支付款项不会高于(而且通常低于)产品定价。通过提前支付和推迟收货,众人协力解决了小型企业创新面临的优选难题:早期资金。 地下风险投资// 220 创客对决跨国公司// 222 投资的未来?// 224 社会资本// 226 意外的银行// 231 表决权资本// 233 工业化制作// 237 第十一章 创客商业帝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Square公司的办公室位于前《旧金山纪事报》的大楼中,这幢建筑物是20世纪工业力量的一个标志。曾几何时,巨大的印刷机日夜不停,卡车排成长龙,往来穿梭,运送大卷新闻纸。现在,《旧金山纪事报》已入暮年,印刷机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曾经的空间被网络公司和创客公司占据。 雄心壮志的爱好者// 244 乐高的长尾效应// 251 原子与比特的终极组合// 256 第十二章 云工厂 马云将这一模式称为“C2B”—客户对企业。这是一条贸易的新康庄大道,接近适合DIY运动的微创业者。马云说:“如果我们能够鼓励企业接受更多跨界小订单,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这些小订单都是独特的非商品产品。” 火箭科学// 271 芝麻开门// 273 DIY工厂// 278 第十三章 DIY生物学 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还有数控铣床都很酷,但与所有桌面制造机器一样,它们在使用的材料与制造复杂性方面都自有其局限性。你不可能用这样一台机器烹制一顿午饭,甚至是做一双新鞋。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拥有一台通用制造机。 可编程物质// 287 使用DNA创造// 289 结语 制造业的未来 在产品开发领域,“创客运动”的天平偏向于很好创新模式,而非最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把“联合创造”或基于社区的开发收入囊中的国家肯定会胜出,这些国家在各领域内找到并充分利用很好人才和主动性更强的人,因此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此类国家里,拥有活力的开源社区红红火火,最富创新性的网络公司蓬勃发展。这些价值是在21世纪市场里获得成功的保证。 附 录 21世纪大车间:如何成为数字创客// 301 致 谢 // 311
摘要
    这是一个干载难逢的好机会。大部分发明家都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孜孜不倦,并没有机会将发明投放市场。外公至少还有另外26项专利,可自动喷灌系统是他专享实现商业化的发明。到也1988年去世时,我估计他只获得了几十万美元的专利权使用费而已。我还记得70年代,我小时候跟他一起去ydro―Rain公司参观制造喷灌系统模型很终版本的情形。Hydro―Rain公司买下了穆直公司,那里的人称外公为“豪瑟先生”,言语间毕恭毕敬,但很月显他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公司去。买下该系统的专利使用权舌,这家公司出品了自己的喷灌系统产品,它可大批量生产、经齐实惠且外形美观。不过,这些喷灌系统和外公制作的原始模型殳有丝毫相似之处,一如外公的原始模型与很初的设计草图之问卣着天壤之别。
    事情本该如此。公司是一家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公司,要应对由价格和广告营销驱动的竞争力市场。而外公不过是个从瑞士移民到新大陆来的小老头儿,在自家车库改装成的工作童里搞出了一些发明,手里攥着已经过期的发明专利。他不是工一的一分子,工厂也不需要他。我还记得从工厂开车回家的高速各上,在我们后面开车的一群嬉皮士向外公大喊,让他开快点儿。12岁的我觉得不错没面子,如果我的外公是20世纪资本主义的英雄,肯定就不会是那样的情形了,可他看上去就像一个迷失在现实世界里的补锅匠。
    但外公的经历绝不是悲剧,而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成功案例。在我的印象中(或是我能看到的部分,他像一位卡通造型的瑞士工程师,总是摆弄着绘图铅笔,而不善于与人交谈),他很好幸福快乐,而且按照他的标准来看,生活得十分舒适惬意。我觉得虽然我的继外婆(我外婆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总是抱怨得到的专利权使用费太少,而外公又不跟那些公司计较。外公自己倒是觉得从专利中已经所获不菲,很好满意。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发明家。外公去世后,我在他众多的专利文件中又找到了很多发明,包括炉灶定时器和类似录音电话的答录机。但我也发现,除了自动喷灌系统,再没有一项发明投放到市场上。
    原因何在?因为他只是一位发明家,而不是企业家。这也是本书的核心。
    一直以来,成为企业家谈何容易。诸如蒸汽机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等靠前次工业革命中伟大的发明家/商人,他们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占尽先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是拥有令人生羡的家庭背景,就是有幸成为精英人物的助手。那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杂货铺老板或是经营着地区内很不起眼业务的人都被称为“企业家”;偶尔有人冒出一些天上掉馅饼的冒险念头,那带来的就不是财富,而是毁灭了。
    现在,我们已经被网络上俯拾即是的财富宠坏了。只要有想法,外加一台笔记本电脑,年轻人就能创立改变世界的公司――看看Facebook(脸谱网站)和其创始人马.扎伯格或是网络上成千上万想要复制扎伯格的成功的年轻人。他们当然也会遭遇失败,但代价不过就是信用卡推迟还款,绝不会经受一辈子的难堪和穷困。
    网络的美妙之处在于将发明工具和生产工具大众化。不管是谁想到了某个新点子,都可以凭借某些软件代码(现在,甚至连编程都并非必须了,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在网上求教)将想法转变成产品,无所谓专利。然后,轻轻敲击键盘,就能将产品“运送”到拥有数十亿潜在客户的优选市场上。
    也许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这点,而且心生欢喜;当然,也可能有人对此不满。或许有附带的商业模式,或许没有。财富也许可望而不可即,也许唾手可得。关键在于,从“发明家”成长为“企业家”的道路已经大大地缩短,甚至接近不存在了。
    确实,Y combinator这样的创业孵化器首先培养企业家,然后关注创业想法。他们的“创业学校”吸收聪敏的年轻人,要求不过就是用PPT(演示文稿软件)做一个演示。进入“创业学校”之后,未来的企业家们会得到资金、白书写板和办公空间,在三周之内找到值得投资的想法。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