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

  • 字数: 2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申继亮,刘霞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85023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申继亮、刘霞主编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成果之一,全面更新与补充了至2014年为止近10年的近期新研究数据与结论,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观察、解析中国特有的新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了解心理发展现状,直面他们的生存困境,提供教育疏导的可行建议。
作者简介
申继亮,男,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封丘县,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研究方向为认知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持、参编书籍十余部。承担重量、部级和北京市课题项目共11项。代表作有《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申继亮著,台湾东华书局。200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师德心语》、《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申继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刘霞,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副编审,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编辑部主任、编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项,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
第1章 研究背景:离开父母的孩子
新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模型
留守儿童≠不良儿童
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的压力源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机遇
第2章 研究方法:走近留守儿童
访谈实录:我想有个家
2006年的走访:质性研究的被试选取、访谈与编码
1441名学生:量化研究的被试与实施
访谈解析:倾诉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留守儿童面对的是什么
访谈实录:二爹的报答
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他们遇到了什么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
“荒草”一样的孩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访谈解析:二爹一家的支持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留守儿童拥有什么?
访谈实录:“倔强”的孩子
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资源
访谈解析:适度管教
第5章 结论与建议:有希望的孩子
留守儿童现状清单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资源
我们如何做:教育的建议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
第二部分 流动儿童心理研究
第6章 研究背景:与父母同行的孩子
3581万与父母同行的孩子
流动儿童与教育平等
流动儿童生存现状与心理世界
第7章 研究方法:走进流动儿童群体
访谈实录:“不管有多苦”
质性研究:设计与被试选取
量化研究:设计与被试选取
访谈解析:家庭团聚的力量
第8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流动儿童的生存环境与心理感知
访谈实录:“我不想走”
流动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
流动儿童就学的学校环境
流动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
访谈解析:漂浮
第9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流动儿童的就学
访谈实录:“还是老家好”
是否进得来:流动儿童的入学权利
能否留得住: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
是否学得好:流动儿童的学习成长
访谈解析:融入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新的契机
迁徙:新的契机
流动儿童现状清单
我们可以做什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