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

互联网+

  • 字数: 3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马化腾等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5178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互联网+”第一读本,马化腾首部著作。
2.“互联网+”理念最初倡导者于扬,不错有力推动者马化腾全方位解读,一本书看清新总理口中的“风口”。
3.中纪委网站推荐书目。
4.“互联网+”最成功的实践者腾讯集团倾力打造,专享官方授权。
5.观点犀利,可读性极强。
内容简介
中国进入新常态,#***总理制定重量“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并认为站在“互联网+”风口顺势而为,可以使经济飞起来。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由“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者于扬、不错有力推动者马化腾等创作。书稿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结合当下各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全方位进行阐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将这一经济发展新引擎呈现出来,并对读者如何抓住新时期的机遇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马化腾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总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 张晓峰 价值中国会联席会长,“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 杜军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腾云副主编。
目录
前言 “互联网+”:连接普惠经济 马化腾?001 序章 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张晓峰?008 “互联网+”的密码 于扬 ?012 第一篇?“互联网+”为什么会成为国家战略??017 第一章?“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018 什么是“互联网+”??019 怎么理解“+”?为什么“+”??022 “互联网+”与国家影响力?027 “互联网+”:融合共识,协同行动?035 第二章?“互联网+”时代的六大特征 045 跨界融合?045 创新驱动?048 重塑结构?050 尊重人性?054 开放生态?056 连接一切?059 第三章?顺势而为,势是什么??063 信息与网络技术之势?064 社会再结构化之势?073 范式转移之势?076 智能化、智慧化之势?081 中国转型之势?085 第二篇?“互联网+”与连接一切?089 第四章?“互联网+”:互联网企业优选的社会责任?090 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090 运用移动互联网推进智慧民生发展?098 第五章?帝企鹅:用“互联网+”连接未来?106 新常态新引擎?107 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本质?118 连接器是腾讯最根本的特质?125 腾讯连接未来的新思维?131 “互联网+”是优选的社会责任?133 路线图:通向“互联网+”的大未来?137 第六章?众创空间: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149 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149 有开放,有生态;有连接,有未来?153 众创空间的优势?160 连接创新创业者与行业,服务“互联网+”?164 第七章?微信,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生态?168 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168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174 开放平台:微信因你而美?178 微信,连接一切?181 第八章?泛娱乐:“互联网+文创产业”新生态推进器?186 “互联网+”文化创意:攸关国家文化安全?187 腾讯的泛娱乐战略?189 溢出的不仅是商业价值?193 让想象力自由表达的泛娱乐新生态?197 构建版权新生态?201 泛娱乐时代的未来趋势?203 第九章?社交?社群?连接?引爆?205 细分领域的“一九法则”?205 社交引爆四大定律?210 智猪博弈与时间货币?212 连接点与接触点?214 社群运营四项基本原则?221 第十章?连接数字鸿沟?231 古村落的社会公益试验?232 从众筹一场歌会到建设一座博物馆?235 在争议和不理解中前行?237 连接数字鸿沟: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公益创新?241 第三篇 ?“互联网+”在行动?247 第十一章?“互联网+”行动计划导引?248 “互联网+”行动纲领?249 基础平台支撑工程?254 重点行业融合创新工程?259 优化生态系统,发育新业态?263 连接器企业与?连接型企业?269 第十二章?“互联网+”与工业?275 第三次工业革命?276 工业互联网?278 工业4.0?280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284 “互联网+”供应链?288 “互联网+”个性化定制?293 “互联网+”制造业样本?297 第十三章?“互联网+”与金融?301 我们理解的 “互联网+”?301 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切入点?305 互联网金融及其意义是什么??311 从趋势看转型与创新?316 不算结语的结语:“互联网+”与中国梦?323 第十四章?“互联网+”与能源?325 能源电力行业处于剧变前夕?326 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330 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互联网?334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339 能源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341 展望未来?348 第十五章?“互联网+”与教育、健康?350 “互联网+”与健康:产业重构已经开始?351 “互联网+”与教育:知识学习生活化?364 第十六章?“互联网+”与智慧生活?372 让自己连连看?373 智慧生活自由定制?377 智慧智能无处不在?379 智慧生活与产业:以智能家居为例?384 第十七章?“互联网+X”?396 “互联网+”与智慧农业?397 “互联网+”与智慧商业?402 “互联网+”与能源新贵?404 “互联网+”与媒体再造?407 “互联网+”与社会公益?411 “互联网+”一切皆可能?415 第十八章?站在“互联网+”的风口?417 风口时代的“猪”?417 “互联网+”的风口?426 身处风口的他们?429 “互联网+”的未来?432 结语? 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互联网+”时代?435 后记 “互联网+”是一种能力?442 出版说明?447
摘要
    “互联网+”:连接普惠经济
    马化腾?腾讯主要创办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今天“互联网+”一下子成了社会和业界追捧的热词,这是我两年前始料未及的。腾讯当时已在这个方向上积极探索了。
    2013年,我和马云、马明哲在上海一起推出众安保险时,就谈到了“互联网+”的实践。几天后的“WE大会”上,我再次提出“互联网+”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七个路标之一。
    当时频繁提及“互联网+”,主要是想改变人们的一些固有看法。因为我们跟一些政府或传统行业的朋友交流时,发现他们很难理解我们在做什么。大家觉得,互联网是新经济、虚拟经济,跟自己所在的领域或传统行业没有太大关系,或是觉得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存在冲突,是颠覆、取代、捣乱甚至对立的关系。
    今天“互联网+”引发靠前的热议,表明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看法已有很大改变,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虚炒“互联网+”概念的情况。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联网+”,但“互联网+”会成长为未来的新生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体、个人、设备都连接在了一起。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虚拟经济,而是主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与互联网相连,互联网与万物共生共存,这成为大趋势。
    过去两年,我在各种场合提到最多的词可能就是“连接”。腾讯要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希望实现“连接一切”。连接,本身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我们的QQ(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微信,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人与人的连接这个最基本的需求。现在,我们把人与服务、设备和内容源等连接起来,开始实现互联互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已经模糊。
    连接,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础。未来,“互联网+”生态将构建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
    “互联网+”生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各行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在此过程中,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会层出不穷,彼此交融,最终呈现出一个“连接一切”(万物互联)的新生态。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关系,不是“减去”(替代),而是“+”(加)上。各行各业都有很深的产业基础和专业性,互联网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
    我经常用电能来打比方。现在的互联网很像带来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电能。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如果我们错失互联网的使用,就好比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代拒绝使用电能。
    “互联网+”就像电能一样,把一种新的能力或DNA注入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在新的环境中实现新生。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文学读者、影视观众、动漫爱好者、游戏玩家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游戏、动漫、文学、影视也不再孤立发展,而是通过聚合粉丝情感的明星IP(知识产权)互相连接,共融共生。可以说,“互联网+”给各个传统文化娱乐领域带来了一种新生。腾讯提出“泛娱乐”战略,围绕明星IP打造粉丝经济,正是行业大势所趋。
    “互联网+”是一种“寓大于小”的生态战略。在万物互联的新生态中,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个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这使得传统企业的形态、边界正在发生变化,开放、灵活、“寓大于小”成为商业变革的趋势。
    过去,企业自上而下地进行市场推广,现在则需要基于传感、数据去感知每个用户每个瞬间的位置、需求、行为,快速理解和响应每一个细胞的需求和行为,甚至和每一个不同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
    借用“信息熵”的概念来说,“互联网+”生态中,实现连接的层级单位越小,熵就越低,商业活动、社会经济的耗费就越少,效率就越高,确定性就越强,有序程度就越高,生态体系也越有活力。反之亦然。
    “互联网+”代表着以人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经济。局部、碎片、个体的价值和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靠前的重视。万物互联和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其实恰恰是人的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容易被识别,消费者更灵活地参与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去,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
    普惠经济也是一种集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它能高效对接供需资源,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例如,“互联网+”在拼车、房屋互换、二手交易、家政服务等领域创新迭出,以“滴滴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在井喷式发展,这为优化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实现绿色环保,解决现代城市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腾讯参与“互联网+”生态的方式,主要是开放协作,跨界融合。张小龙说:“微信是一个森林,而不是一座宫殿。”我很认同。最近两年,腾讯对自己的业务做了大量减法,聚焦在最为核心的通信社交平台、内容游戏等业务上,其他则交给合作伙伴。这是几年来我们历经痛苦得出的结论,我们会坚定地做所有创业者优选的合作伙伴。我喜欢“自留半条命”这个说法,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态。
    腾讯的开放平台上,如今已有几百万合作伙伴,数亿用户。很难讲今天的腾讯只是腾讯自己,企业正逐渐变成无边界的开放组织。
    现在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在内的生态公司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腾讯早走一点,但只是早一点碰壁,早一点改而已。我相信大家都会走向开放。不管是数据开放、云平台还是提供连接,我们都想把更多的信息孤岛连接到各自的生态体系,让更多传统行业在这个体系中共生、发展,让各自生态体系里的用户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是良性竞争,看谁做得更好,生态体系的黏性、用户量就会更多。
    经济领域之外,“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空间也相当广阔。例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聚合多项民生服务功能于一体,把政府服务大厅建在智能手机上,这将推动中国服务型政府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
    2015年4月中旬,腾讯与上海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时,有位政府官员在交流时提出,“互联网+”代表着未来,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社会形态变化的一种趋势。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互联网+”确有无限想象空间。
    “互联网+”会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起跑线。摩尔定律与梅特卡夫定律,这两个指数型增长的效应叠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互联网+”可能带来大量“弯道超车”的机会以及被超越的风险。例如,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动力,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在更广阔的国际竞争中,我们看到资源禀赋不同的各个国家,正重新聚集在“互联网+”这个起跑线上较量:发达国家希望继续抢占优势生态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借此实现弯道超车。时下大家热议的德国工业4.0和美国优选制造,都将互联网视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创新引擎。
    回头看我们国家,工信部这个机构设置里,为什么把工业和信息产业放在一起管理?战略意义其实也早已明确。
    2015年全国两会上,我再次提了“互联网+”的建议。很庆幸,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在互联网行业一线工作十几年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振奋。
    今天,在“互联网+”的起跑线面前,不但我们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而且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都需要把握难得的机遇窗口,做出至关重要的反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