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骆驼祥子/大语文名师导读丛书

骆驼祥子/大语文名师导读丛书

  • 字数: 20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老舍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2166986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作者通过描写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了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本书在中国现代文学目前具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中,名师对其做了详细的解读,使其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有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似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20世纪30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于193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并于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目录
攒钱买车
第一次打击
去找刘四老爷
虎妞对祥子好
祥子在曹宅
车夫老马和小马
第二次打击
再次走投无路
“租给我辆车!”
虎妞和老爷子吵翻了
虎妞“下嫁”祥子
还想去拉车
虎妞掏钱买车
虎妞怀孕,祥子病倒
第三次打击
小福子和祥子
祥子变了
最后的希望
第四次打击
行尸走肉

阅读延伸
摘要
    攒钱买车
     年轻力壮的洋车夫祥子,带着农村小伙特有的憨厚和诚实来到城里谋生。在他心里埋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是怎么做的?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地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岁上下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绝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比较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
     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地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