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字经

三字经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观政 主编;(南宋)王应麟 著;周剑之 译注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81117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押韵,朗朗上口,深入浅出。本书依据《三字经》的内容,将全文分成六章,每章又划分成若干小段。每段正文之后,均有注释、译文、点评和典故趣闻四个部分。注释与译文用于帮助读者了解正文的基本意思。点评是针对正文的简洁评论,目的是概括主旨,辨析思想内涵,揭示意义和价值。典故趣闻部分则收集了与正文相关的小故事,是对正文的拓展和延伸,对读者而言,既能增长见闻,又能更好地理解正文的含义。
仔细品读本书,你将触摸到传统文化脉搏,感受到它近在耳边的呼吸,体会到它的强大的包容力与无穷的魅力。
作者简介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祖籍河南开封,南宋官员、学者。他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著书立说,一生著述颇富,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周剑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公开发表专著《宋诗叙事性研究》一部,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导读
第一章学习的意义
第二章知识的花园
第三章书籍的海洋
第四章历史的长廊
第五章勤学的精神
第六章结语
附录三字经全文
摘要
    第一章学习的意义
     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那么天真可爱、纯洁无瑕,就像是一块美丽的宝玉。然而,再美的宝玉,假如没有经过细致的加工,没有经过悉心的打磨,也无法成为精美的玉器。我们之所以要从小学习,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打磨自己。只有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才会成为有用的人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
     性:人天生的性情。
     习:习染,指后天环境的影响。
     苟:如果。
     迁:迁移,改变。
     【译文】
     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原本的性情都是善良的。虽然人的天性很相似,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而在行为习惯上有了很大的差别。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们善良的本性就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始终如一、专心致志。
     【点评】
     《三字经》以一个深刻的道理开篇: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之所以会在行为习惯上有差异,是由于后天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发扬我们本性里的“善”,塑造出美好的人格。整部《三字经》所关注的,正是教育的问题。
     【典故趣闻】
     南橘北枳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有名思想家、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故意让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着的犯人在他面前经过。犯人经过时,楚王装作不知道,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什么人?他犯了什么过错呢?”旁边的人应和道:“这是齐国人,他偷了别人的东西。”楚王笑着对晏子说:“你看,估计你们齐国人都很擅长偷盗吧。”
     晏子坦然自若,从容地回答说:“陛下您知道橘这种植物吧,当它生长在南方时,它就是正常的橘子,味道甜美。而当它在北方长大时,就会变成味道又苦又酸的枳。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南北方水土的不同。同样的道理,我们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不会偷盗,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东西,这恰好说明,有问题的不是齐国人本身,而是您治理的楚国有问题啊!”
     楚王听了,顿时无言以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注释】孟母:孟子的母亲。
     处:居住。
     机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时候的人,住在燕山,所以又被称呼为窦燕山。
     义方:做人应当遵守的规矩和法度,后指良好的家教。
     俱:都。
     惰:懒惰,失职。
     【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用心挑选居住的地方。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匹,来告诉孟子半途而废的后果。五代时的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在他严格的教育下,五个儿子全都名扬天下。只生养孩子却不用心教育孩子,这是父母的过错。肩负教育的任务却对学生不严格,这是老师的失职。
     【点评】
     这一段承接开篇总论而来,以孟母和窦禹钧为例,证明良好的教育会为子女带来好的影响,并将教育视为父母、老师至关重要的职责,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典故趣闻】
     孟母教子
     孟子从小失去了父亲,是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非常注重对孟子的教育。她相信,小孩的成长一定要有良好的环境。为此,她特别细心地挑选居住的地点。
     一开始的时候,孟子家住在墓地边上,经常有送葬的队伍来来往往。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子们玩起了丧葬的游戏,学着那些人挖土和掩埋,模仿他们号哭。孟母见了,皱紧了眉头:“这个地方不利于我儿子的成长。”于是带着孟子搬了家。
     第二次他们住在热闹的市集上,旁边住着许多商人和屠夫,他们每天做买卖,还常常杀猪宰羊。孟子受到了影响,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做生意和屠宰的游戏。孟母见了,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个地方也不利于我儿子的成长。”于是他们再次搬了家。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