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人传

名人传

  • 字数: 28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观政 主编;(法)罗曼·罗兰 著;陈筱卿 译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79343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33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致力于实践自己的理想,又不停地质疑自己的理想,在冲撞和求索中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就是《名人传(原版插图名家全译本非常不错点评版)》的作者罗曼·罗兰给我们带来的英雄们的气息。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人传》。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北京靠前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译著有《巨人传》《忏悔录》《新爱洛伊丝》《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梵蒂冈地窖》《哈德良回忆录》等法国名著,达一千多万字。
李观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教育工作38年,致力于教育改革、教育政策的研究。在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目录
导读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书信集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序言
米开朗琪罗传
序篇
上篇:斗争
下篇:舍弃
结束语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
写给甘地的信
考点精选
摘要
    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响曲》,摒弃习惯手法,一口气写出了《第四交响曲》。幸福在他面前显现。1806年5月,他与泰蕾兹·德·布伦威克订了婚。她早就爱上了他——自从贝多芬来维也纳的很初的日子里,还是个小姑娘的她(贝多芬是她哥哥弗朗索瓦伯爵的朋友)跟着贝多芬学习钢琴时起,她就爱上了他。
    1806年,贝多芬与兄妹俩在匈牙利的马尔车瓦萨家里做客,在那里他们相爱了。他对那些幸福时日的回忆保存在泰蕾兹·德·布伦威克的一些叙述中。她说道:“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晚餐过后,在月光下,贝多芬坐在钢琴前。他先是用手平抚了一遍琴键。弗朗索瓦和我都了解他的这一习惯。他总是这么弄一下再弹奏。然后,他在低音部敲了几个和音;接着,他缓缓地带着一种神秘的庄重神情,弹奏一曲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如果你把心献给我,先悄悄地相传;我俩心灵相通,勿为别人所知。’
    “我母亲和教士都已入睡;我哥哥凝神远望;而我,被他的歌声和目光穿透,感到生活幸福无比。——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花园中相遇。他对我说道:‘我正在写一部歌剧。那个主角已在我心中,在我面前,不论我到何处,不论我在何处驻足。我从未达到过这么高的境界。一切都充满着光明、纯洁、明亮。在这之前,我如同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只顾捡石子,不看路上盛开着的鲜花……’那是1806年5月,征得我亲爱的哥哥弗朗索瓦的同意,我成了他的未婚妻。”
    在这一年写成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纯净的鲜花,蕴含着他一生中的这些平静日月的芬芳。人们从中正确无误地发现,贝多芬那时正在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才华与一般人在前辈们所传下来的形式中所识和喜爱的东西协调一致。源自爱情的这种同样的调和精神对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影响。赛弗里德和格里尔巴泽说,他兴趣盎然,心情开朗,幽默风趣,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对讨厌的人也能容忍,穿着颇为考究;他在迷惑他们,竞致未能察觉他的重听;他们说他很健康,只是有点近视而已。梅勒当时为他画的一张肖像,也是一副带有一种浪漫的高雅、稍微有点不自然的神态。贝多芬希望诗人喜欢,并且知道自己已博得欢心。狮子在恋爱:它藏起自己的爪子。但是,人们在他的眼睛里,甚至在《第四交响曲》的梦幻和温柔之中,仍能感到那可怕的力量,那任性的脾气,那愠怒的俏皮话。
    这种深邃的平静并未持续多久;不过,爱情的亲切影响倒是一直延续到1810年。无疑,多亏了这一影响贝多芬才获得自制力,使他的才华结出了很美好的果实,诸如:那古典悲剧《第五交响曲》;夏季的那神圣之梦——《田园交响曲》(1808年);还有那《热情奏鸣曲》,那是受到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的启迪写成的,他把它视作他的奏鸣曲中不错劲有力的奏鸣曲,发表于1807年,并题献给泰蕾兹的哥哥。他把富于梦幻和畅想的奏鸣曲(作品第七十八号,1809年)题献给了泰蕾兹。并附有一封没有日期的信,写上“致永远的爱人”,与《热情奏鸣曲》一样,表达了他的爱情之炽热: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我心中装满了要对你说的许许多多的话语……啊!不论我在哪里,你都同我在一起……当我想到你可能在星期日之前得不到我很新的消息时,我哭了。——我爱你,如同你爱我一样,但更加的强烈……啊!上帝!——没有你的日子里,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啊!——如此的近,又如此遥远……我的思绪涌向你,我永远的至爱,那思绪有时是快乐的,然后就忧郁了,在询问命运,问它是否会接受我们。——我只能同你一起活着,不然我就活不成……另外的女人绝不会占有我的心。绝不会!——绝不会!——噢,上帝!为什么相爱的人儿要分离?可是,我现时的日子是忧愁的日子。你的爱使我成了男人中很幸福又很不幸的男人。……少安毋躁……安静下来——爱我!——今日——昨日——多么强烈的渴望、多少热泪抛向你!——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别了!——啊!继续爱我吧——永远也别误解你亲爱的人的心。——永远忠于你——永远忠于我——永远忠于我们。”
    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原因阻挠了这两个相爱的人的幸福?——也许是没有财产,条件的差异。也许贝多芬对人家强迫他长期等待,对让他保持爱情的秘密的屈辱进行了反抗。
    也许粗暴、染病、愤世的他不知不觉之中使他所爱的女人感到痛苦,而他也对此感到绝望。——婚约毁了;然而双方似乎谁也没有忘记这段爱情。直到她生命的很后时刻(她直到1861年才去世),泰蕾兹·德·布伦威克仍爱着贝多芬。
    1816年,贝多芬说:“每当我想起她时,我的心仍像初次见到她时跳得那样激烈。”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六支乐曲,名为《献给遥远的爱人》(作品第九十八号),生动感人,深邃真切。他在笔记中写道:“一见到这个可爱的人儿,我便心潮澎湃,然而她并不在这儿,不在我的身边!”泰蕾兹曾把自己的肖像送给贝多芬,并题献云:“送给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善良的人。泰·布赠。”在贝多芬的晚年,一位友人见贝多芬形单影只地抱着这幅肖像痛哭流涕,并如习惯的那样大声说着:“你那么的美丽,那么的伟大,宛如天使一般!”那位友人退了出来,稍后复又返回,看见他坐在钢琴前,便对他说道:“今天,我的朋友,您的脸上毫无可怕的气色。”贝多芬回答道:“那是因为我的天使来看望过我了。”——创伤是很深的。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怜的贝多芬,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你的幸福的。只有在理想的境界中,你才会找到朋友。”
    他在笔记中写道:“屈服,深深地屈服于你的命运:你已不能再为自己而存在,只能是为他人而存在;对于你来说,只有在你的艺术中才有幸福。啊,上帝,赋予我力量吧,让我战胜自己!”P16-2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