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增长到发展

从增长到发展

  • 字数: 20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044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诺贝尔级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增长和发展是不同的,但二者紧密相连。仅有增长不足以实现发展,这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如何使经济增长所创造的资源促进发展进程。
增长和发展之所以不同在于:经济增长速度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真实收入扩张的速度,它与收入和产出有关;而经济发展所要关注的不是收入和产出,而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其享有的幸福和自由,而可持续的增长和对环境的关注无疑是“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们不会自然地、平等地共享经济扩张的成果。如何为更广泛的民众带来福祉已经成为上下共同追求的目标。本书从如何实现利用经济增长带动国民生活水平上升、消除贫困、普及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而展开,尝试着为中国在下一阶段的发展问题出谋划策。
本书汇集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民权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庆杰教授等一批靠前外很好不错专家的理论成果。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193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而获奖,是关注很底层人民的经济学家,也被称为“穷人的经济学家”。
阿马蒂亚·森于1933年出生于印度。1943年,他9岁时,家乡发生了大饥荒,饿死了数百万人。这件事对他以后生活道路选择和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学的是自然科学,后转向了经济学。9岁的经历是促使他选择学习经济学的重要原因,他一接触经济学即表现出对经济学的强烈兴趣。1959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
他研究经济学的重要动机之一,是帮助他的祖国印度摆脱经济贫困,走向繁荣。他离开印度,辗转于欧美各有名学府,但始终和靠前的大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德里大学。他一直是该大学的荣誉教授。为了学术活动,也出于自己的爱好,他始终过着带有游历性质的生活。剑桥毕业以后,他便常回印度,从来没有半年不归的情况。他也一直保持着印度国籍。这样的好处之一是保证了他对于印度公众事务的发言权。
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学术研究中多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中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给予充分的肯定。正是出于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访问过中国,并得到当时中国的接见。在倡导民主治国的今天,他的著作对中国学者有积极的现实研究与指导价值。
目录
1.正义与世界
一、我的关于正义的著作的出版
二、从地区到全球
三、消除不公正
四、中国在寻求全球正义中的角色
五、一个与正义相关的分析的例子
六、结语
2.从增长到发展
3.为何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发展问题?
4.中国的增长与公平模式
一、引言
二、近来的经济增长与公平模式
三、1978年前的基础
四、1978年之后的改革
五、“规模”负担
六、启示
七、结论
5.经济增长与农村反贫困
一、引言
二、数据和研究方法
三、农村收入差距及贫困的变化
四、农村绝对贫困变化的非参数分解
五、总结
6.包容性发展与减贫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
一、引言
二、国际关系视角下的包容性发展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公平
四、中国东盟关系的简要回顾及主要挑战
五、政策建议
7.中国的多维贫困:现实与政策含义
一、为什么关注多维贫困问题
二、方法、维度、指标和样本
三、基本的结果与趋势
四、小结
8.阿马蒂亚·森的“正义理念”评析
9.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国际人口迁入
一、中国国际人口迁入的趋势
二、中国国际迁入人口的特征
三、结论和建议
10.地方教育投入对城镇家庭教育支出行为的影响
一、引言:研究家庭教育支出行为对于教育财政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公共教育投入与家庭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
三、经验研究:数据、模型与估计方法
四、经验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1.影响我国儿童医疗服务利用的家庭、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
一、引言
二、数据与描述统计
三、计量模型分析
四、结论和建议
12.中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探讨
导言
一、卫生人力资源分析的理论框架
二、中国全科医学和中国式全科医生的发展历程
三、现状分析
四、问题诊断
五、政策建议及相应的国际经验
六、结论
13.中国农村患者的医疗需求行为研究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实证模型
四、数据说明和变量描述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