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宋名家词选讲

北宋名家词选讲

  • 字数: 31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加叶嘉莹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149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出版的七册《迦陵讲演集》以及北京中华书局即将推出的六册《说诗讲录》两者加起来,我的诗词讲录乃将有十三册之多。作为一个91岁的老人面对着自己已有62讲课之久的这些积累,真是令人不禁感慨系之。我平常很喜欢引用的两句话是:“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来,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惩治知。”朋友们也许认为这只是老生常谈,殊不如这实在是我的真实叙述。我是在特别痛苦中曾经亲自把自己的感情杀死过的人,我现在的余生之精神情感之所系,就只剩下了诗词讲授之传承的一个支撑点。大家可能还记得我曾经写过“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的话,其实那不仅是为了“报国”,原来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意义。
内容简介
    在风格多样的北宋名家词中,有人喜欢晏、欧的旷达,有人喜欢柳永的旖旎,有人喜欢秦观的柔婉,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有人喜欢周邦彦的功力。但是,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种不同的风格?你可知道如何去欣赏这种种不同的风格?叶嘉莹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代走近作者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领会他们藏在内心深处不肯说出来的幽约怨悱。而当我们近距离欣赏了这么多北宋名家词作之后,对词体那种难以言说的不同于诗的特色,恐怕已经有些心领神会了吧?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目录
《北宋名家词选讲》 总序 第一章  北宋初期 第一讲  说晏殊词 第二讲  说欧阳修词 第三讲  说柳永词 附录一  北宋初期晏欧小令词中文本之潜能 附录二  从“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谈晏欧词欣赏 第二章  北宋中期 第一讲  说晏几道词 第二讲  说苏轼词 第三讲  说秦观词 附录  苏轼诗化之词的得失 第三章  北宋后期 第一讲  说贺铸词 第二讲  说周邦彦词
摘要
    下面“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接着写雨后的景色。“渐”字是一个领字,可见柳永写景之有层次。“渐”是逐渐的一个过程,这更增加了一段时间感。有了时间季节过渡的感觉,使人觉得秋天更加迟暮。“霜风凄紧”,有的本子作“凄惨”,我认为“紧”字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有正面写感情,不像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刻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字是写感情的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情调不调合。“紧”字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霜风”,凄冷的风。“关河冷落”,关,关塞;河,江河。陆地的关塞,水面的江河,都冷落了。整个大自然突然冷落下来了。“残照当楼”,只有一轮残日的余晖,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柳永在这里没有正面写悲慨,但他写出了大自然,写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色都包含着深沉的悲慨。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到处,无论什么地方;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凋落了,没有一个地方存留。如果这里的花落了,而那里的花还在开,那就没有这么深的悲哀。而到处的花全落了,这才是不可排解的一种悲哀。“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叶。这是描写时常用的手法,大晏“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是用红色指花绿色指叶。但春天绿肥红瘦,花是落了,可是叶子长起来了,更浓密了。虽然“狂风落尽深红色”,可是无害于“绿叶成荫子满枝”。而在这里柳永写得却更为悲哀凄凉,花、叶都凋败了。李义山诗“此花此叶长相伴,翠减红衰愁煞人”,李义山写的是荷花。“长相伴”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红色的荷花、碧圆的荷叶长相伴;一是说荷花荷叶和我长相伴,看到它们的凋零败落,诗人自然感到悲哀。而柳永所写的还不只是李义山所写的荷花败落而已。柳词的“是处红衰翠减”是指所有各处的花叶都残败了,所有的美丽的东西都消失了,这当然就增加了更深的悲哀。“苒苒物华休”,苒苒,慢慢移动。光阴可以苒苒,草木也可以在风中苒苒。这里作者一方面感到时光在消逝,一方面感觉到红衰翠减,一点点凋零下去。“物华”,万物的芳华。“物华休”,指宇宙间大自然美好的东西都到了尽头。“物华休”是作者真正要写的三个字,这三个字里,包含了作者心中所感的生命无常、事业落空的所有的悲哀。初唐的两位诗人陈子昂、张九龄写过很多《感遇诗》。陈子昂有一首诗中就曾经说:“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一岁的芳华接近摇落了,可是当生命成长时那么多美好的感情,那么多美好的理想志意,在这生命零落的时候,完成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完成。这是陈子昂的悲慨,也是柳永的悲慨,从词的开端到这里,柳永把大自然从茂盛到凋败的过程一层层地写出来,逼出了一句结论——“苒苒物华休”。万物都要凋零残败的,生命是无常的,光阴易逝,事业落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