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1938年的诺言
字数: 20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作者: 阿益 著
出版日期: 2015-03-01
商品条码: 978754077488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阿益的这本《1938年的诺言》包括《我的九龙坝》和《1938年的诺言》两部分。
中篇小说《我的九龙坝》以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高原小坝子为背景,刻画了一系列极具个性的小镇人物和风土人情。
长篇小说《1938年的诺言》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为背景,通过一个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孙景行(我)的自述展开。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若隐若现的线索、不断牵扯进来的各色人等,成为故事前进的推动力,主人公的种种选择揭示了在特定时代和环境下,个人在重大选择面前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芒和自我牺牲精神。
作者简介
阿益,博士,教授,已发表长篇小说五部,中短篇小说六十余万字,多篇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转载,作品曾入选中国作协年度很好短篇小说集。
目录
《1938年的诺言》无目录
摘要
一
九龙坝是个高原坝子,在乌蒙山上。
乌蒙山蜿蜒过来,在靠近川滇黔的地方打了个瞌睡,就马马虎虎地形成了这个小坝子。
坝子小到啥子程度?从北走到南,十分钟。从西走到东,十分钟。
乌蒙山地偏山高,少有人管,或者人家懒得管。汉人、苗家、彝族,自顾自地生活。苗家、彝族多住在山上,汉人多在坝子里。坝子是乌蒙山的娃儿,也打着瞌睡自顾自生活,懒得理外面的事情,所以没得啥子好多说的。掰着手指头算:明朝万历元年,焚人阿家三兄妹在这里造反,现在高田乡悬崖上还有好几处焚人悬棺――文化遗产,算是有些影响。吴三桂跟康熙对着干,起兵路过这里,留下平西王夜观星斗的观斗山,貌似是个不出名的风景区。后来雍正改土归流,坝子似乎才正儿八经地被清政府管起来。民国时候,土匪多,你打我来我打你去的,日日夜夜不停息,老人家们摆龙门阵,也记不得哪家打哪家,只晓得打得好泼烦人。历史书上倒是有记载,红军二渡赤水,跟国民党在这里打了一仗。我们小时候到残留下来的碉堡里去耍,运气好,还能在碉堡地上捡到生锈子弹壳。
不过,这些算什么呢?
坝子还是坝子,自家还是自家的生活。
坝子分老街和新街。
老街都是木屋,窄,你这边的瓦片连着我这边的瓦片;你家里炒菜,海椒放得多了些,都要呛倒我家的娃儿。新街除了木屋,还有砖混三四层楼的房子,这就气派多了,而且不算太窄,家里炒菜,虽闻得到海椒味道,还不至于呛倒。
新街和老街*大的区别,还在于新街住的多是公家人,拿国家工资的。老街的人多有自己的自留地,种苞谷、小白菜、洋芋、朝天椒、花椒、番茄、红苕、葱、姜、蒜,诸如此类。闲时候,老街的姨婆挖了些菜,拿个背篼装了,邀隔壁家的大娘:
“今天赶场,新街去不去?”
大娘说:
“要得,等我喂好幺儿的奶。”
一会,两个人都背着大背篼,背篼里面的菜满满实实地冒出尖来,笑嘻嘻地去新街赶场了。
一赶场,新街倒比老街都显得窄了,满街都是人,路两边都摊着东西。走路要小心,不注意就踩到人家的摊摊上了。常常这里那里都有人喊起来:
“老乡,踩到我东西了。”
“老表,小心脚底板。”
山上的苗家、彝家都来了,背着山上的野物、狗皮、药材,准备换几个零钱,买些盐巴、布匹、火柴、电池回去。看中了彝家手上的狐狸皮,问他卖多少钱,他不说,让你自己讲个价。你就随意讲一个价钱。他觉得合适,就把狐狸皮往你手上一放;觉得不合适,就摇头走开了,不愿意和你多讲,觉得你不诚心噻。
我们家原来在老街,因为爸爸当了公家人,后来就搬到了新街。
老街到新街,十分钟。新街到老街,十分钟。
小的时候,十分钟走起来,觉得好长唷。现在住在城里,开车上班,半小时一小时的。
不是路变长了,是时间不值钱了。
老街和新街当中有一口井,叫龙井。井水常年不绝,满满当当。老街的地势比新街要高。从老街那面,一条长石板路斜斜歪歪地下来,伸到龙井边。从新街那面,也是一条长石板路斜斜歪歪地上来,碰到龙井边。老乡挑了副扁担,扁担两头用铁钩子挂住两个木桶,晃晃悠悠地走到龙井边。先把一个水桶往井里左边一荡,荡开浮在上面的水草、枯叶;再右边一荡,荡开水草、枯叶,迅速往下一按,提起一桶水来。接着又提起一桶。用钩子勾好了,晃晃悠悠地挑走了。水装得满,总有一些洒出来。石板路永远都是湿漉漉的,一团团水迹像刻在上面一样。夏天还好,冬天就要小心了,洒出来的水立马就成了冰霜,走路不注意,脚下一滑,就坐一屁股。两桶水打翻倒是小事,要是摔到屁股、扭到脚腕腕,就麻烦了。
后头,坝子里自来水龙头越来越多,来龙井挑水的人就少了。再后头,城市改造要用地皮,龙井就被填了。
两条石板路,再也没得水迹了。
以往常常听到有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哎哟地喊:
“三儿,走弄个快干啥子?来扶老子一把!”
这喊声竟然就成了绝唱。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