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阳明拒绝迷途

王阳明拒绝迷途

  • 字数: 12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公子光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77028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拒绝迷途》是一部很通俗易懂的阳明心学入门书,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以现代人的立场深入浅出地轻松解读,旨在让读者领悟阳明心学的智慧,修炼自我,强大内心,洞悉世道人心,突破人生的困局,获得正能量,找到优选的自己,实现优选的人生!,立德、立功、立言不朽的圣人,创立的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之大成,参透世事人心,力拯时弊,提升自我,成为集结五百年来国人精妙智慧的圣学。
作者简介
公子光,原名吴强,彝族,云南曲靖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目前就职于政府机关,其文字谨严,充满人生思考的温情。多年研读心学,洞悉王学核心精髓,期用其为世人指点一些人生迷津,以助实现完美人生。
目录
第一章心即理
01不要让心中的私欲把我们的眼睛蒙敝了
02思想的端正不是做戏做出来的
03做善事时,心中的恶自然就不存在了
04让镜子照见光明就先把镜子擦亮
05自以为是其实是关闭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06追求表面的宁静并不是一件好事
07用心体会才是做真学问
08内心的平和是我们的幸福之源
09本性纯良就会把事情看明白
10能静下心反省自会做人做事
11真正能迷惑我们的是自己
12每一种情感都有要拿捏好的尺度
13心中没有偏倚,心态才能平和
14内心足够强大才能从容处理世事
15不知道变通就是偏执于一念了
16心存善念,拥有一颗平常心
17把内心磨砺好,成功即水道渠成了
18认识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19惰性如尘,一日不除就会多厚一分
20每个人的观念都是自己的“偏见”
21有活力的人才能做有活力的事
22志向明确具体才不容易迷失
23放纵自己胡思乱想,便无片刻安宁
24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绪,便能掌控人生
25做人不需降低自己,也不要拔高自己
26不刻意不忽视,做事才能成功
27不偏不倚才无私心杂欲
28不动心自然不会被诱惑
29若有心求异就只会看到异
30时时克己修身才不会误入歧途
31善与恶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好与恶
32不要让自己经常后悔
33一心一意地冲着目标前行
34空杯心态让你变得更优秀
35有先入之见便有失当之处
36不要让忧愁占据你的心灵
37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38客观真实才能正确做事
39我的世界我做主
第二章知行合一
40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41盲行妄思是一剂毒药
42道理简单易懂才容易落实
43警惕因贬恶而做了扬恶的事
44多在事上磨炼方可掌控人生
45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46空谈无益,只是徒逞一时之快
47要重视当下,不留遗憾
48心中有备,遇事才会从容
49见善则迁,见过则改
50不要为自己找任何理由
51无法控制内心,就无法从容自在
52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53优秀与否,在于自己的选择
54懂得白天和黑夜,就知道生与死了
55学会在自己的不足之处下工夫
5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7别让不良的念头潜伏在胸中
58太拘谨和太直率都要不得
59力而不巧,只是徒力
60做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61永不放弃是人生的凭恃
62写在纸上不如印在心里
第三章致良知
63实实在在做事,才能稳当快乐
64致良知是人生点金术
65工夫做久了,自然就可战胜心魔
66格物致知须从日常小事做起
67为学处事,在精不在多
68善和恶只是同一心性的两种状态
69动静合一即是平常心
70心中无恶便是善
71无得失心便心无所累
72谈论是非者自是是非人
73思无邪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74放纵自己的欲望,终会为其所惑
75看不透生死,是因为为己之心不死
76简易是拥有穿透力的力量
77处静中不自知,乃画地为牢
78今日事今日毕,便无事烦扰心神
79端正心思就是聪明睿智
80不必在意七情牵累
81心安处即是乐
82经常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83欲正人必先正己
84平心静气便能察人入微
85收心才能客观理智地做事
86做说真话、干真事的狂者
87把自己当作一个凡人
88成功在于做别人没有做好的事
89一切从自我出发是自毁长城
90对那些质疑我们的人存感恩之心
91只有从低位做起,才能在高位不翻船
摘要
    04 让镜子照见光明就先把镜子擦亮
    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人应该如何立志?应该如何为志向而奋斗?这两个问题是现代人时常会面临的问题。虽然所处的时代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但追求成功都要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事情。
    说:“保持志向就如同心痛,一门心思在痛上,哪里还有什么工去说闲话,管闲事?”
    陆澄问:“主一的工夫,比如读书就一门心思在读书上,接待客人就一门心思在接待客人上,可以称得上主一吗?”
    说:“喜欢女色,就一门心思在喜欢女色上,喜欢财物就一门心思在喜欢财物上,可以称得上主一吗?这是所说的追求外物,不是主一。主一是专注于一个天理。”
    又说:“只一心一意要存天理,就是立志。……感觉到纷扰就静坐,感觉到不想看书就要看书,这也是因病下药。”
    陆澄问:“圣人应对事态变化没有穷尽,莫非也是事先讲求好的?”
    说:“哪里讲求得这么多?周公制作礼乐教化天下,这都是圣人所能够做的事情,尧舜为什么不全部把它做了,而要等周公来做?孔子删述六经以告之万世,也是圣人所能做的事情,周公为什么不先将它做了,而要等孔子来做?由此可知,圣人遇到这个时代,才有这件事情。只担心镜子不明亮,不怕事物来了不能照见,讲求事态变化,也是照时的事情。但是学者必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只担心内心不能明,而不担心不能穷尽事态之变化。”
    立志之道贵在主一,主一就是专注于一个天理,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方向和目标要正确,二是要持之以恒。专注于天理是*基本的一点,由这点出发,循序渐进,*后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用功之道在于对症下药。
    而圣人与时代的关系,可说是时势造英雄,但为什么我是英雄,而你不是英雄,这就在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了,关键就在于个人平时所下的工夫。
    世界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世人穷于应付。那么怎么办呢?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和变化都记在脑子里,还是培养自己应对事情和变化的能力?当然是后者。按照的话说,你要让镜子照见事物,就必须先在明上下工夫,先把镜子擦亮了。
    05 自以为是其实是关闭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
    说过自是好名是人生的大病。自是的意思是自以为是,好名就是喜好名声。
    自以为是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即便自己是错的,他也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别人指出他的错处,指出他的问题,他也不在乎,更不会改正。这样的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赞赏别人,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强;这样的人只会用自己的智慧,不用别人的智慧;这样的人见识和能力都只是一般,所能成就的事业也是很有限的。
    自以为是的人,实际上关闭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他将自己封闭在狭窄的圈子里,他的视野和目光将变得短浅。
    喜欢名声的人,为了自己所谓的名声,就会伪装,假装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他们也不允许自己的名声被毁坏,为了自己的名声,即便有错也不会改正。一个喜欢名声的人,就不能做到脚踏实地,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按照的观点,虚与实是相对的,虚名增加一分,实行就会减少一分。一个追求虚名的人,他就会忽视实行。
    的弟子孟源有自以为是、爱好名声的毛病,经常批评他。一天刚刚批评指责过孟源,一名弟子自陈近来的工夫请指正。孟源在一旁说:“你这是找到我的旧时家当。”
    说:“你的毛病又犯了。”
    孟源脸色为之一变,打算争辩一番。又向他说:“这是你一生的大病根。就好像方丈的土地之内,种这样一棵大树,雨露的滋润、土壤的力量,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面纵然要种一些好的谷子,上面被这棵树遮挡覆盖,下面被这棵树的根盘结,怎么生长得成呢?需要将这棵树砍掉,一点根都不留,才可以种植好的种子。不然的话,任凭你耕耘培植,只是滋养了这个根。”
    是一个善于比喻和举例子的高手。他将自以为是和喜好名声比喻为在方丈的土地内种植一棵大树,即使在四面种一些好的种子,也生长不了。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内心自以为是和喜好名声,那么你心中一切善的力量和一切好的力量都无法生长,你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非但不可能取得成功,还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
    P8-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