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 字数: 2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士伟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472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了近代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法国天主教在华教育交流、中法民间教育交流、中法政府组织的教育交流、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国教育管理体制在华试验等进行了论述,最后总结了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特点。
作者简介
张土伟,男,河北省威县人,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历史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在学校担任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当代国际关系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
目录
引言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1.选题原因
2.研究意义
二、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界说
1.高等教育
2.教育交流
3.时间和地域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1.中法教育交流的整体研究
2.专题研究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法国天主教在华教育交流
第一节 法国天主教在华办学概况
一、天主教在华学校和师生的数量
二、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地理分布
三、法国在华建立高等院校的努力
第二节 中华的曙光――震旦大学
一、第一震旦――太阳升起
二、第二震旦――如日中天
三、政府接收――薪火相传
第三节 天津工商学院
一、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二、增设院系和学科课程的现代化
三、完善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四、优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制度
五、与其他教会大学的差异
第四节 对法国天主教在华所创立的两所大学的比较
第五节 法国在华教会学校与中国女子教育
第二章 中法民间教育交流――从勤工俭学到中法大学
第一节 李石曾与世界社
一、新闻出版事业
二、科学文化研究
三、教育
四、社会事业
第二节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序曲――华工教育
二、出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高潮的原因
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革命
四、最后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命运
五、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留学方面的突破
六、与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同仁的商榷
第三节 中法大学
一、学术之意义――中法教育交流的典范
二、组织之意义――学校构成及沿革
三、学制之意义――中法大学实行大学区制
第三章 中法政府组织的教育交流
第一节 留欧教育
一、晚清留欧学生及其管理
二、民国留欧学生及其管理
第二节 里昂中法大学
一、里昂中法大学的建立
二、里昂中法大学的自费生
三、里昂中法大学学生的遣返问题
四、里昂中法大学与庚子赔款
五、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关系
六、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第三节 中比大学
一、中比大学的建立
二、中比大学的特点
三、中比大学学生争庚款的斗争
第四章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
第一节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的筹建
第二节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的教学情况
第三节 在欧美各国普遍筹建中国学院的计划
一、叶恭绰与中国学院
二、班乐卫与中国学院
三、韩汝甲与中国学院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孔子学院走向全世界
第五章 法国教育管理体制在华试验
第一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
第二节 蔡元培在华试行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设想
第三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实施背景
一、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实行的社会思想基础
二、教育受制于政治
三、军事甫定,教学停顿,经费困难
四、教育独立思潮
第四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实施经过
一、大学院剖析
二、大学区剖析――以北平大学区为例
第五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失败
第六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成果
一、设立研究机构
二、废止春秋祀孔典礼
三、筹措款项,恢复教学
四、进行教育改革
第七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启示
第六章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特点
第一节 中法教育交流的基本特点
一、宗教、政府和民间力量齐头并进
二、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采取中法平等管理的模式
三、在资金投入上,前期中法共同担负,但中方经费
困难;后期依靠庚款
四、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
第二节 对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评价
一、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二、弥补了我国教育投入的不足
三、刺激了我国教育的创新
四、引进了西方的大批新专业和新课程
五、培养了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