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世界制造业发展报告

世界制造业发展报告

  • 字数: 25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726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已经重回正增长区间,并逐步显现对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明显,推动了产业的整体升级和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而我国经济也正式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1.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和销售均保持较大增幅,部分领域实现了对若干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例如,工业机器人领域,国产RV减速器在准确性与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已步入应用推广阶段;碳纤维领域,T1000碳纤维产品中试取得成功,实现覆盖全流程的自主研发,且各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优选水平;电动汽车领域,额定容量15Ah的锂硫电池已研制成功,并形成了小批量制备能力;生物制药领域,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MSNs)纳米药物输运体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提高癌症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带来了希望。
受起步较晚、创新能力偏弱、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一是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基础支撑能力较弱。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关键设备与核心零部件,由于国产工艺不够稳定、产品质量偏低等,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产业的基础支撑能力较弱。二是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利润下降、风险突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和不当激励,导致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一哄而上”式的重复投资,引发产能过剩,拉低了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与利润水平。三是消费需求不足,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国际市场方面由于贸易摩擦频发且技术壁垒封锁加剧,外需持续不足;而国内市场受配套基础设施滞后、市场推广受阻、自主产品质量性能较低等制约,有效需求也深受影响。
基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洪京一主编的这本《世界制造业发展报告(2015版2014-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认为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发挥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优化资源,合理布局;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优质平台,组织行业内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对各自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在各关键技术环节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鼓励企业并购重组,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打造出具有规模、技术优势的行业内领军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扩大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通过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税收减免、价格补贴等举措帮助自主产品打开销路,为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洪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经济、信息化、电子信息产业、软件服务业、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主持完成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及北京、天津、广东、河南等地方主管部门委托的数十项重点课题研究,主持编写《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政府部门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指引》《中国信息产业年鉴》等多部出版物。兼任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4年全球制造业与中国工业发展态势【刘丹】
一2014年世界制造业发展态势与特点
二2014年中国工业发展态势与特点
Ⅱ行业篇
2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王邵军】
3深海油气资源钻探与开发装备发展现状及对策【李彬孔腾淇】
4OLED显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唐静】
5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陈雪琴】
6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陈雪琴】
7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张鲁生】
8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郭雯】
9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郭雯】
10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方鹏飞】
11智能触摸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刘丹】
12膜法水处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刘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